紫外线诱变对小麦条锈菌致病性突变的影响

被引:5
作者
王欣丽 [1 ,2 ]
朱飞 [3 ]
黄丽丽 [1 ]
魏国荣 [1 ]
康振生 [1 ]
机构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2] 临沂师范学院科研处
[3] 临沂市农业局
关键词
紫外线; 小麦条锈菌; 致病性变异; 反应型; RAPD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435.121 [病害];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深入了解紫外线对小麦条锈菌致病性突变的影响,用不同时间的紫外线处理小麦条锈菌条中23-2,当夏孢子致死率达90%左右时确定为最适诱变剂量,为5min。紫外线处理条中23~25min得到2个突变菌株:在尤皮Ⅱ号上表现3型的菌株和在水源11上表现2型的菌株,分别命名为尤Ⅱ-23菌株和水源11菌株,其中尤Ⅱ-23菌株经4代转接仍保持毒性,水源11菌株经2代转接后发生回复突变。尤Ⅱ-23菌株在鉴别寄主上的反应型与野生菌系相比发生了较大变化,在测试品种上的毒性范围仅次于条中32号。对野生菌系和突变菌株进行RAPD分析发现,两者间的DNA多态性存在明显差异,多态率为10.73%。为进一步研究小麦条锈病的流行规律和致病性变异机制奠定了基础。
引用
收藏
页码:375 / 37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紫外线诱导小麦条锈菌毒性突变及突变体的RAPD分析 [J].
黄丽丽 ;
王欣丽 ;
康振生 ;
赵杰 .
菌物学报, 2005, (03) :400-406
[2]   紫外线诱导小麦条锈菌毒性突变的研究 [J].
商鸿生 ;
井金学 ;
李振岐 .
植物病理学报, 1994, (04) :347-351
[3]  
中国小麦锈病.[M].李振岐;曾士迈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