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有效营养面积研究

被引:12
作者
韩秉进
陈渊
金剑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黑龙江哈尔滨
[3] 黑龙江哈尔滨
关键词
有效营养面积; 最佳营养面积; 个体; 群体; 产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65.1 [大豆];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提出作物有效营养面积新概念,并用回归理论对此进行试验研究。通过试验,建立大豆植株个体营养面积与产量关系的模型,优化解析出大豆单株有效营养面积为2209.9cm2,即有效株行距为47.0cm。大豆最佳营养面积为546.9cm2,即最佳株行距为23.4cm。据此阐明目前生产上广泛采用67~70cm的垄作,已超过大豆的有效株行距,造成了土壤资源等的浪费。垄作区采用45~50cm的垄距,平作区采用23×23cm的株行距种植,将会更有利于大豆群体产量的提高。
引用
收藏
页码:35 / 3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秋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最佳密度和施肥量研究 [J].
黄开健 ;
杨华铨 ;
谭华 ;
韦国能 .
玉米科学, 2001, (01) :57-59
[2]   大豆宽窄行密植栽培技术试验研究 [J].
赵殿忱 ;
陈渊 .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2000, (01) :45-49+65
[3]   松嫩平原黑土区玉米生产氮磷配合肥效优化模型的研究 [J].
韩秉进 .
土壤学报, 1998, (03) :392-397
[4]   大豆窄行密植高产栽培技术引进试验与嫁接 Ⅱ平作窄行密植高产栽培技术的增产效果 [J].
刘忠堂 ;
何志鸿 ;
魏冀西 ;
王国春 .
黑龙江农业科学, 1998, (01) :28-30
[5]   种植密度对不同类型大豆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J].
赵爱莉,王大伟,杨继余,牛建光 .
中国油料, 1995, (04) :2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