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稻区节肢动物群落中捕食者与猎物的种类与数量特征

被引:11
作者
郭玉杰,王念英,陈俊炜,蒋金炜,胡国文,吴进才
机构
[1]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防治研究所,郑州市植保植检站,河南农业大学植保系,中国水稻研究所,江苏农学院
关键词
捕食作用,水稻生态系统,节肢动物群落,猎物,水稻害虫;
D O I
10.16409/j.cnki.2095-039x.1994.04.003
中图分类号
S476 [生物防治];
学科分类号
0904 ;
摘要
根据在浙江富阳、江苏句容和河南郑州,对三种不同生态类型稻区节肢动物群落的系统调查,明确了捕食性天敌与其猎物在种类和数量上的相互作用以及季节动态方式。用经过原点的直线回归分析,捕食者的种类是猎物的1.525倍。从数量上看,猎物多于捕食者,二者平均比率约为1:4。捕食者与猎物之间具有跟随现象,但一般滞后7~14天。优势种捕食者如黑肩绿盲蝽、狼蛛、微蛛及食虫沟瘤蛛对以白背飞虱、褐飞虱(富阳、句容)、黑尾叶蝉、灰飞虱(郑州)为主的害虫种群具有显著的控制效应,应注意保护利用。
引用
收藏
页码:157 / 161
页数:5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