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主体功能区与财政转移支付的完善

被引:11
作者
谢京华
机构
[1]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财政转移支付; 限制开发区; 禁止开发区; 标准财政收入; 税收收入水平; 国土; 因素法; 转移支付; 财政支出; 主体功能区; 转移支付制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812.45 [财政支出];
学科分类号
020203 ;
摘要
<正>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有关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工作稳步推进,主体功能区所涉及的一些财政理论和政策问题也日益引起学术界的关注。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财政政策,要增加对限制开发区域、禁止开发区域用于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补偿的财政转移支付,逐步使当地居民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也特别强调,要"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完善公共财政体系。"以上表述一方面突显了主体功能区建设在今后财政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也明确了财政转移支付在主体功能区建设配套政策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转移支付要因时而动的要求。
引用
收藏
页码:4 / 7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区域协调功能研究 [J].
邓玲 ;
杜黎明 .
经济学家, 2006, (04) :60-64
[2]  
进一步完善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J]. 钱勤英.资料通讯. 2005(03)
[3]  
进一步完善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J]. 钱勤英.资料通讯. 2005 (03)
[4]  
中国政府间财政关系图解[M].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 李萍, 2006
[5]  
走向“共赢”的中国多级财政[M].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 高培勇,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