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节性干旱丘区的麦秸还田技术与水分利用效率研究

被引:11
作者
郑家国 [1 ]
姜心禄 [1 ]
朱钟麟 [2 ]
谢红梅 [2 ]
卿明福 [2 ]
机构
[1] 四川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
[2] 农业部长江上游农业资源环境重点开放实验室
关键词
水稻; 宽窄行; 秸秆; 覆盖; 节水;
D O I
10.13522/j.cnki.ggps.2006.01.007
中图分类号
S318 [其他栽培技术与方法];
学科分类号
摘要
2003~2004年在季节性干旱的丘陵地区进行了麦秸还田种植水稻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覆盖物中,麦秸的节水效果最好,但还田方式与节水效果直接相关。翻耕、水稻栽后麦秸覆盖还田,可以减少田间蒸发耗水,节水41.84%;稻谷水份生产率为1.55 kg/m3比CK高0.51 kg/m3,灌溉水的稻谷生产率比CK高1.22 kg/m3;与此同时水稻增效1860元/hm2。免耕、水稻栽后麦秸覆盖还田的水份生产率为1.26 kg/m3,比CK高0.22 kg/m3,灌溉水的稻谷生产率比CK高0.47 kg/m3。免耕、覆盖、水稻抛栽不节水,但省工节本,增效840~1110元/hm2。
引用
收藏
页码:30 / 33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实行作物秸秆还田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J].
刘巽浩 ;
王爱玲 ;
高旺盛 .
作物杂志, 1998, (05) :2-6
[2]   秸秆还田机械化技术及推广应用前景(上) [J].
曹建军 .
中国农机化, 1998, (03) :26-27
[3]  
川中丘区农业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M].杨文钰;任万军;徐精文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4]  
节水稻作研究与应用.[M].王一凡等主编;.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5]  
秸秆还田的机理与技术模式.[M].刘巽浩等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6]  
北方节水稻作.[M].王一凡;周毓珩主编;.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7]  
农业节水技术.[M].国家科委社会发展司等编;唐兴信主编;.水利电力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