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春季北京特大沙尘暴颗粒的矿物组成分析

被引:7
作者
邵龙义 [1 ]
李卫军 [1 ]
杨书申 [1 ]
时宗波 [2 ]
吕森林 [1 ]
机构
[1]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
[2] Faculty of Environmental and Symbiotic Sciences,Prefectural University of Kumamoto,Kumamoto
关键词
亚洲沙尘暴; PM10; X射线衍射(XRD); 单颗粒分析; 北京;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45.4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应用X射线衍射(XRD)和带能谱的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EDX)对在北京2002年3月20日收集的一次特大亚洲沙尘暴样品进行了分析,获得了矿物组成及粒度分布信息.结果表明,此次沙尘暴颗粒中矿物颗粒达94%.XRD半定量分析显示,沙尘暴颗粒的矿物组成主要有黏土(40.3%)和石英(19.5%),其次有方解石、斜长石、钾长石、赤铁矿、黄铁矿、角闪石和石膏,但其含量都小于10%.分离出的黏土组分中伊/蒙混层矿物占78%、伊利石9%、高岭石6%、绿泥石7%.FESEM-EDX分析除了检测到那些主要类型矿物外,还检测出痕量的白云石、黄铁矿、盐类矿物芒硝、重矿物、金红石、钛铁矿和磷灰石等矿物.此次亚洲沙尘暴颗粒和非洲撒哈拉大沙漠的沙尘羽颗粒的矿物类型相似,但是黏土矿物组成有很大的差别,前者以伊/蒙混层矿物为主,后者以伊利石为主.
引用
收藏
页码:215 / 22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北京西北城区2002年春季大气可吸入颗粒物的粒度分布特征 [J].
李卫军 ;
邵龙义 ;
吕森林 .
电子显微学报, 2004, (05) :589-593
[2]   北京西北城区与清洁对照点夏季大气PM10的微观特征及粒度分布 [J].
邵龙义 ;
时宗波 .
环境科学, 2003, (05) :11-16
[3]   ACE-Asia期间北京PM2.5的化学特征及其来源分析 [J].
张仁健 ;
徐永福 ;
韩志伟 .
科学通报, 2003, (07) :730-733
[4]   北京大气环境的区域特征与沙尘影响 [J].
任阵海 ;
高庆先 ;
苏福庆 ;
王耀庭 ;
张志刚 ;
杨新兴 .
中国工程科学, 2003, (02) :49-56
[5]   2000年我国沙尘暴的组成、来源、粒径分布及其对全球环境的影响 [J].
庄国顺 ;
郭敬华 ;
袁蕙 ;
赵承易 .
科学通报, 2001, (03) :191-197
[6]   沙尘粒子的成分和形态分析 [J].
张代洲 ;
赵春生 ;
秦瑜 .
环境科学学报, 1998, (05) :3-10
[7]   中国源区粉尘的元素示踪 [J].
张小曳 ;
张光宇 ;
安芷生 ;
陈拓 ;
黄湘萍 ;
朱光华 ;
张德二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6, (05) :423-430
[8]  
邵龙义等, 著.城市大气可吸入颗粒物物理化学特征及生物活性研究[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