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唐代的地名学成就

被引:4
作者
华林甫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关键词
唐代,地名学,命名与更名原则,地名渊源解,地名“标准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31 [古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3 ;
摘要
唐朝地名学在3个方面取得了新的进步:(1)地名学规律的总结与运用,包括“因水为名”命名原则的最终完善、“因原而名”等原则的首次提出等;(2)地名渊源解释丰富,仅《元和郡县志》一书就达24类、931处;(3)开展地名“标准化”运动,贞观年间州县省并缓解了唐初的地名混乱状况,开元十三年(725年)更改州名提出了整理地名的基本原则“避文相类及声相近者”,而天宝元年(742年)更改天下110处县名,使同名县大大减少,大部分县名变得通俗易懂、易写易记。唐代地名学之成就,既是承袭汉魏以来传统地名学并向前发展,又是学术本身发展的产物,还与统治者的重视有关。
引用
收藏
页码:35 / 49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唐代墓志汇编.[M].周绍良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