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的大气CO2含量、岩溶溶蚀速率及现代岩溶微地貌

被引:27
作者
章典
师长兴
机构
[1] 香港大学地理系,香港大学地理系
关键词
岩溶; CO2; 溶蚀速率; 青藏高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1 [大气性质及大气结构];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最大和最年青的高原。按照气候地貌学的观点,其干燥和寒冷的气候条件不利于岩溶地貌的发育。笔者在青藏高原上已发现了广泛分布的岩溶微形态。笔者用国际通用的石灰岩圆形切片,在西藏三个不同地点进行了12年的野外溶蚀试验,揭示出青藏高原的岩溶溶蚀速率是全世界最低的,在土层中还产生沉淀现象。通过在青藏高原不同高程上测量大气中CO2分压,发现PCO2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在土壤、沉积物和岩石裂隙中的PCO2也呈现同样的变化趋势。由于CO2含量直接影响天然水的溶蚀能力,因此可以断定低CO2浓度是造成青藏高原上现代岩溶过程微弱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他主要原因包括干旱和寒冷气候条件。通过对不同微地貌上溶蚀速率的计算和形态分析,可以认为,分布于高原面上的所有岩溶微形态中,现代发育的岩溶微地貌形态仅仅是那些与生物岩溶过程有关的溶痕,其他岩溶微地貌形态可能是全新世温暖期的产物。
引用
收藏
页码:566 / 570
页数:5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