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改进生态足迹模型的西北地区生态可持续性评价

被引:16
作者
田龙 [1 ]
张青峰 [1 ,2 ,3 ]
张翔 [1 ]
塔娜 [1 ]
王彩芬 [1 ]
机构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2] 农业部黄土高原农业资源与环境修复重点开放实验室
[3]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旱区节水农业研究院
关键词
生态足迹; 改进模型; 生态承载力; 可持续性; 西北地区;
D O I
10.13448/j.cnki.jalre.2015.260
中图分类号
X826 [生物评价、生态评价];
学科分类号
1402 ;
摘要
西北地区的生态可持续状况对于稳定生态环境,改善人地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传统生态足迹模型(EFM)中存在诸多不足和缺陷,文中对原有模型进行了改进并对西北地区2012年生态可持续性进行了计算和评价。结果表明:1)西北地区人均生态足迹为2.90hm2/人,人均生态承载力为2.18hm2/人,人均生态赤字为0.72hm2/人,整体的生态结构不合理,处于不可持续状态;2)西北地区各省区的生态足迹差异明显,除青海和新疆为生态盈余外,其它省区均为生态赤字,其中陕西最大,甘肃最小;3)西北地区生态适度人口为0.74×108人,实际人口与生态适度人口的比例是1:0.75,人口数量整体处于超载状态;生态利用效率为0.65万元/hm2。改进生态足迹模型能够较好地评价生态可持续现状,研究方法和结果对于区域生态可持续发展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引用
收藏
页码:76 / 8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基于改进生态足迹模型的市域主体功能区划 [J].
刘金花 ;
郑新奇 .
农业工程学报, 2013, 29 (13) :226-236
[2]   基于改进生态足迹模型的中国31个省级区域生态承载力实证研究 [J].
张可云 ;
傅帅雄 ;
张文彬 .
地理科学, 2011, 31 (09) :1084-1089
[3]   基于改进生态足迹模型的县域生态可持续评价 [J].
何锋 ;
张青峰 ;
王力 ;
张宽平 .
农业工程学报, 2011, 27 (05) :320-328
[4]   基于净初级生产力的中国生态足迹产量因子测算 [J].
刘某承 ;
李文华 ;
谢高地 .
生态学杂志, 2010, 29 (03) :592-597
[5]   基于净初级生产力的中国生态足迹均衡因子测算 [J].
刘某承 ;
李文华 .
自然资源学报, 2009, 24 (09) :1550-1559
[6]   疆近十年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研究 [J].
薛乃川 ;
安尼瓦尔阿木提 ;
贡璐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 2009, (06) :24-27
[7]   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银川市2001-2005年生态承载力动态分析 [J].
褚岗 ;
米文宝 ;
王玉梅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 2009, (02) :56-61
[8]   黄土高原分省区生态足迹分析 [J].
张青峰 ;
孟凡相 ;
吴发启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8, (04) :205-209
[9]   湖北省近20年生态足迹演化 [J].
谭庆 ;
汪正祥 ;
雷耘 ;
李中强 ;
余曼 .
生态学杂志, 2008, (06) :974-977
[10]   中国主要农产品全球平均产量的更新计算 [J].
谢鸿宇 ;
叶慧珊 .
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01) :7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