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产量特殊配合力分析玉米自交系杂种优势群

被引:81
作者
李明顺
张世煌
李新海
潘光堂
白丽
彭泽斌
机构
[1]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
[2] 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
关键词
玉米; 自交系; 配合力; 杂种优势群;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3 [玉米(玉蜀黍)];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采用NCII设计 ,以Mo17、B73、黄早四、丹 340、K12、K2 2为测验种 ,12个自交系为被测系 ,通过两年、两点完全区组试验设计 ,分析了 18个玉米自交系的配合力和杂种优势群。结果表明 ,18个自交系可分为 5群 ,即兰卡斯特 (Mo17和P138)、瑞得 (B73、8112、铁 792 2和掖 10 7)、四平头 (黄早四、K12和 5 15 )、旅大红骨 (丹 340、E2 8、自 330、S37和 8 93)和PA群 (K2 2、CA15 6、掖 4 78和沈 5 0 0 3)。在 72个杂交组合中 ,K12× 8 93、B73×S37、B73× 8 93、K2 2×S37、Mo17× 8 93、Mo17×S37、丹 340×铁 792 2、丹 340×P138、丹 340×S37为 9个强优势组合。K12、S37、8 93和丹340的产量一般配合力高 ,参与组配的强优势组合较多。因此 ,这 4个自交系及其衍生系在我国玉米育种和生产中会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引用
收藏
页码:600 / 60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利用RFLP和SSR标记划分玉米自交系杂种优势群的研究 [J].
袁力行 ;
傅骏骅 ;
张世煌 ;
刘新芝 ;
彭泽斌 ;
李新海 ;
Khairalla ;
M .
作物学报, 2001, (02) :149-156
[2]   玉米自交系杂种优势类群与杂优模式构建的初步研究 [J].
彭泽斌 ;
刘新芝 ;
傅骏骅 ;
李连城 ;
黄长玲 .
作物学报, 1998, (06) :711-717
[3]   中国玉米主要种质杂交优势利用模式研究 [J].
王懿波 ;
王振华 ;
王永普 ;
张新 ;
陆利行 ;
不详 .
中国农业科学 , 1997, (04) :17-25
[4]   RAPD在玉米类群划分研究中的应用 [J].
刘新芝 ;
彭泽斌 ;
傅骏骅 ;
李连城 ;
黄长玲 ;
不详 .
中国农业科学 , 1997, (03) :44-48+50-51
[5]   玉米杂种优势类群和模式的研究Ⅱ玉米自交系优势类群的划分和优势模式初探 [J].
陈彦惠,刘新芝,彭泽斌,张传贞,高素玲,陈秋元 .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1995, (04) :341-343+345-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