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7 条
黄土丘陵区典型植被枯落物持水性能空间变化特征
被引:13
作者:
栾莉莉
[1
]
张光辉
[1
,2
]
孙龙
[2
]
耿韧
[1
]
王浩
[1
]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
[2]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来源: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枯落物蓄积量;
吸水速率;
持水能力;
空间变化;
D O I:
10.13870/j.cnki.stbcxb.2015.03.041
中图分类号:
S714 [森林土壤学];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为探讨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还草后植被枯落物层的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功能,在黄土丘陵区以多年平均降雨量梯度为样线,从南到北依次选择了7个调查点,研究了黄土丘陵区典型乔木、灌木和草本群落枯落物蓄积量、持水量、吸水速率和有效拦蓄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各植物群落枯落物蓄积量从南到北逐渐减少,且乔木(440.54~840.07g/m2)>灌木(105.94~217.88g/m2)>草本(12.23~67.64g/m2);(2)从南到北,乔木、灌木和草本枯落物最大持水量分别从3 151.09g/m2,557.13g/m2和152.62g/m2减小到1 710.88g/m2,290.34g/m2和44.31g/m2;而乔木、草本和灌木的最大吸湿比分别为4.57,4.49和3.75,受植被物种的影响枯落物最大吸湿比无显著的空间变化特征;(3)不同植被枯落物吸水速率随时间的变化过程比较相似,在0~0.25h内吸水速率最大,0.25~0.5h迅速降低,6h后变化较小,乔木和灌木枯落物持水量6h后基本达到最大持水量,草本群落12h后达到最大值,24h时各群落枯落物吸水速率基本为0,持水量达到饱和,枯落物持水量和持水速率受植被类型影响显著,但空间变化规律不明显;(4)枯落物有效拦蓄量表现为乔木(15.79t/hm2)>灌木(2.86t/hm2)>草本(0.72t/hm2),且从南到北呈减小趋势。
引用
收藏
页码:225 / 230
页数:6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