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丘陵区典型植被枯落物持水性能空间变化特征

被引:13
作者
栾莉莉 [1 ]
张光辉 [1 ,2 ]
孙龙 [2 ]
耿韧 [1 ]
王浩 [1 ]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
[2]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枯落物蓄积量; 吸水速率; 持水能力; 空间变化;
D O I
10.13870/j.cnki.stbcxb.2015.03.041
中图分类号
S714 [森林土壤学];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为探讨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还草后植被枯落物层的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功能,在黄土丘陵区以多年平均降雨量梯度为样线,从南到北依次选择了7个调查点,研究了黄土丘陵区典型乔木、灌木和草本群落枯落物蓄积量、持水量、吸水速率和有效拦蓄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各植物群落枯落物蓄积量从南到北逐渐减少,且乔木(440.54~840.07g/m2)>灌木(105.94~217.88g/m2)>草本(12.23~67.64g/m2);(2)从南到北,乔木、灌木和草本枯落物最大持水量分别从3 151.09g/m2,557.13g/m2和152.62g/m2减小到1 710.88g/m2,290.34g/m2和44.31g/m2;而乔木、草本和灌木的最大吸湿比分别为4.57,4.49和3.75,受植被物种的影响枯落物最大吸湿比无显著的空间变化特征;(3)不同植被枯落物吸水速率随时间的变化过程比较相似,在0~0.25h内吸水速率最大,0.25~0.5h迅速降低,6h后变化较小,乔木和灌木枯落物持水量6h后基本达到最大持水量,草本群落12h后达到最大值,24h时各群落枯落物吸水速率基本为0,持水量达到饱和,枯落物持水量和持水速率受植被类型影响显著,但空间变化规律不明显;(4)枯落物有效拦蓄量表现为乔木(15.79t/hm2)>灌木(2.86t/hm2)>草本(0.72t/hm2),且从南到北呈减小趋势。
引用
收藏
页码:225 / 23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 [1] 塔里木河上游不同森林类型枯落物的持水特性
    韩路
    王海珍
    吕瑞恒
    于军
    [J]. 水土保持学报, 2014, 28 (01) : 96 - 101
  • [2] 冀北山地6种天然纯林枯落物及土壤水文效应
    陈波
    杨新兵
    赵心苗
    王永明
    田超
    刘阳
    刘鹏
    [J]. 水土保持学报, 2012, 26 (02) : 196 - 202
  • [3] 荒漠草原典型植物群落枯落物蓄积量及其持水性能
    李学斌
    陈林
    田真
    王新云
    刘秉儒
    刘任涛
    谢应忠
    [J]. 水土保持学报, 2011, 25 (06) : 144 - 147
  • [4] 浑河上游白桦冷杉等4种林分枯落物储量及持水特性
    韩友志
    邢兆凯
    顾宇书
    刘红民
    高英旭
    [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1, 39 (11) : 15 - 18
  • [5] 黄土丘陵区不同林分类型枯落物层及其林下土壤持水能力研究
    丁绍兰
    杨乔媚
    赵串串
    王湜
    杨宁贵
    董旭
    [J]. 水土保持学报 , 2009, (05) : 104 - 108
  • [6] 三峡库区天然次生林凋落物森林水文效应研究
    王波
    张洪江
    杜士才
    李根平
    古德洪
    韩西远
    [J]. 水土保持通报, 2009, 29 (03) : 83 - 87
  • [7] 半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区几种不同人工水土保持林枯落物储量及持水特性研究
    叶海英
    赵廷宁
    赵陟峰
    [J]. 水土保持研究, 2009, 16 (01) : 121 - 125+130
  • [8] 松嫩草原三种主要植物群落枯落物层生态水文功能
    施爽
    郭继勋
    [J]. 应用生态学报, 2007, (08) : 1722 - 1726
  • [9] 岷江上游中山区低效林改造对枯落物水文作用的影响
    庞学勇
    包维楷
    张咏梅
    不详
    [J]. 水土保持学报 , 2005, (04) : 119 - 122+155
  • [10] 北方石质山区典型林分枯落物层涵蓄水分特征
    韩同吉
    裴胜民
    张光灿
    赵玫
    [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02) : 275 - 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