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部夏季降水与东亚垂直环流结构及其预测试验

被引:10
作者
韩雪 [1 ,2 ]
魏凤英 [1 ]
机构
[1]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
[2]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
关键词
短期气候预测; 中国东部夏季降水; CAM3.1模式; 动力与统计相结合; 统计降尺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35.2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本文在分析中国东部夏季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基础上,从东亚高、中、低层大尺度环流异常着手,选取对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异常有显著影响的大气环流预报因子,分别应用逐步回归和最优子集回归法两种统计降尺度方法,以动力气候模式CAM3.1预报输出的大气环流预报因子为基础,以中国东部夏季降水的典型空间分布型为预报对象,建立动力与统计相结合的中国东部夏季降水预测模型,并对1981~2000年的中国东部夏季降水进行回报试验。结果表明: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具有4类典型的空间分布型式,且具有显著的准2年和年代际尺度振荡周期;东亚高、中、低层大气环流异常的特定配置,对东部夏季降水的空间分布型有显著影响;使用两种降尺度方案建立的动力与统计相结合的预测模型对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异常具有一定的预报技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动力模式对中国东部夏季降水的预报效果。
引用
收藏
页码:533 / 547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33 条
[1]   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型的年代际变化及其与北太平洋海温的关系 [J].
邓伟涛 ;
孙照渤 ;
曾刚 ;
倪东鸿 .
大气科学, 2009, (04) :835-846
[2]   统计预报海温场驱动的CAM3.1模式预报试验 [J].
韩雪 ;
魏凤英 ;
董敏 ;
董文杰 .
应用气象学报, 2009, 20 (03) :303-311
[3]   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准两年周期振荡的长期演变 [J].
贾建颖 ;
孙照渤 ;
刘向文 ;
谭桂容 ;
徐文明 .
大气科学, 2009, 33 (02) :397-407
[4]   北极偶极子异常与中国东北夏季降水 [J].
武炳义 ;
张人禾 ;
DArrigoRosanne .
科学通报, 2008, (12) :1422-1428
[5]   1880—2006年中国夏季雨带类型的年代际变化特征 [J].
赵振国 ;
朱艳峰 ;
柳艳香 ;
许力 ;
孙林海 ;
李想 .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8, (02) :95-100
[6]   统计降尺度法对华北地区未来区域气温变化情景的预估 [J].
范丽军 ;
符淙斌 ;
陈德亮 .
大气科学, 2007, (05) :887-897
[7]   近40年中国平均气候与极值气候变化的概述 [J].
钱维宏 ;
符娇兰 ;
张玮玮 ;
林祥 .
地球科学进展, 2007, (07) :673-684
[8]   近40年我国东部降水持续时间和雨带移动的年代际变化 [J].
赵平 ;
周秀骥 .
应用气象学报, 2006, (05) :548-556
[9]   中国东部夏季降水的准两年周期振荡及其成因 [J].
黄荣辉 ;
陈际龙 ;
黄刚 ;
张启龙 .
大气科学 , 2006, (04) :545-560
[10]   中国北方近百年干湿变化与太平洋年代际振荡的关系 [J].
马柱国 ;
邵丽娟 .
大气科学, 2006, (03) :464-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