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析“气候变暖”

被引:5
作者
刘秀铭 [1 ,2 ,3 ,4 ]
李志忠 [1 ]
雷培文 [1 ]
赵国永 [2 ,3 ]
姜修洋 [1 ]
陈秀玲 [1 ]
陈家胜 [2 ,3 ]
朱芸 [1 ]
吕镔 [2 ,3 ]
雷国良 [1 ]
李平原 [2 ,3 ]
靳建辉 [1 ]
陈渠 [2 ,3 ]
机构
[1]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2] 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 兰州大学西部环境与气候变化研究院
[4] Macquarie大学环境与地理系
关键词
气候变暖; 温度驱动CO2; 变冷趋势;
D O I
10.19687/j.cnki.1673-7105.2012.01.001
中图分类号
P467 [气候变化、历史气候];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近年来人们对"气候变暖"及其机制的争论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这可能是因为气候变化不再是单纯研究大气变化规律的科学,而变成一门与"减排方案"和"征收碳税"有关的政治与经济问题相联系,与国家经济利益有关的崭新课题."气候变暖"既与利益有关,就会难免偏离公正,偏离纯理论科学.本研究对国内外"气候变暖"最新动态进行回顾分析,得出以下认识和结论.1)过去百年城市发展,极大地影响了器测温度数据,如果没有对"热岛效应"进行矫正,无疑高估了过去百年全球升温的幅度;2)过去百年全球有所变暖是事实,但不同学者增温估算不一致.不仅升温幅度不确定,而且人类和自然因素对升温贡献各占多少也不确定;如果考虑到城市发展对增温估算的影响,过去百年增温应当比0.4℃更低,远没有达到历史上次级波动的变化范围.3)尽管过去百年地球有所变暖,但在万年轨道尺度上,现在地球处于变冷的大趋势过程中.对现在气候变暖更合理解释,是属于变冷大趋势中的次级变暖波动;4)不论过去还是现在,大气CO2浓度变化总是落后于温度变化,即总是温度驱动着CO2变化,而不是CO2浓度驱动地球增温.
引用
收藏
页码:1 / 11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全球变暖、碳排放及不确定性 [J].
方精云 ;
朱江玲 ;
王少鹏 ;
岳超 ;
沈海花 .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1, 41 (10) :1385-1395
[2]   渤海湾西北岸大吴庄牡蛎礁测年与古环境变化 [J].
范昌福 ;
李建芬 ;
王宏 ;
阎玉忠 ;
王福 ;
裴艳东 ;
商志文 .
地质调查与研究, 2005, (02) :124-129
[3]   太阳、气候、饥荒与民族大迁移 [J].
许靖华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8, (04) :366-384
[4]   80年代全球气候突然变暖 [J].
衣育红 ;
王绍武 .
科学通报, 1992, (06) :528-531
[5]   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 [J].
竺可桢 .
中国科学, 1973, (02) :168-189
[6]  
Introduction to climate forcing and climate feedbacks[J] . Martin Claussen.Developments in Quaternary Science .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