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中医的阴阳五行研究发展概况及评论

被引:11
作者
文理 [1 ]
刘巍 [1 ]
顾植山 [2 ]
陶先刚 [3 ]
闫志安 [4 ]
黄欣 [1 ]
机构
[1] 合肥工业大学
[2] 安徽中医学院临床学院
[3]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4] 中华中医药学会
关键词
阴阳五行; 学科交叉; 复杂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26 [中医阴阳五行、运气学说];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对中医学的阴阳五行学说研究的加强,不仅可以进一步发掘中国古代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内容,利于临床指导和生命科学的研究,同时也有助于推进与其他现代交叉学科的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1481 / 148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1]   从五行学说的生长化收藏看中医的和谐发展 [J].
文理 ;
顾植山 ;
陶先刚 .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09, 24 (07) :899-902
[2]   对“经脉”内容的解读与思考 [J].
陶先刚 .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08, (11) :828-829
[3]   中医五脏相关学说研究——从五行到五脏相关 [J].
邓铁涛 ;
郑洪 .
中国工程科学, 2008, (02) :7-13
[4]   《黄帝内经》建构中医药理论的基本范畴——阴阳 [J].
任秀玲 .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08, (02) :143-146
[5]   文化、情绪与企业家职业心理健康——基于中医五行学说理论调节企业家的情志和谐 [J].
文理 ;
张芬蕙 ;
杨善林 .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07, (05) :57-63+111
[6]   中医学生命模型的特征和意义 [J].
张其成 .
河北学刊, 2007, (03) :29-33
[7]   论中医学的网络性思维 [J].
萧汉明 .
河北学刊, 2007, (03) :32-33
[8]   五行学说科学内涵探微 [J].
张志强 ;
任继学 .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07, (04) :243-248
[9]   科学地认识阴阳五行 [J].
李致重 .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2007, (02) :1-4
[10]   探讨中医学自身发展规律 [J].
孟庆云 .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 2006, (11) :7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