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陕北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不同级次层序界面的识别

被引:23
作者
党犇 [1 ]
赵虹 [2 ]
李文厚 [3 ]
陈永胜 [2 ]
郑小杰 [2 ]
燕州泉 [2 ]
贾玉琴 [2 ]
机构
[1] 长庆油田分公司 
[2] 长安大学资源学院 
[3] 西北大学地质系 
关键词
层序界面;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 湖泛面; 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 陕西地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39.2 [层序地层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陕北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典型露头剖面及岩心观察、描述的基础上,结合大量测井曲线,详细地分析了延长组不同级次层序界面的识别标志。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由1个超长期旋回,4个长期旋回,9个中期旋回及若干个短期旋回组成。由于印支运动的影响,在研究区形成了两个区域性的构造运动升降面(SLSB2和SLSB1),该界面为超长期旋回的顶、底界面。长期旋回层序为一套区域性湖进-湖退沉积序列,界面是低角度的侵蚀不整合面和与其相应的整合面。研究区3个长期旋回层序界面自下而上依次为:区域性基准面抬升所形成的水进界面,相当于"李家畔页岩";区域性的泥岩、凝灰岩标志层,相当于长6油层组底部的k2标志层;区域性的相转换界面,相当于长4+5和长3的分界面。中期旋回和短期旋回层序界面主要为不同级次的湖泛面、冲刷侵蚀面、岩石类型或相组合的转换面、岩石相内部的层理变化界面、砂泥岩厚度旋回性变化界面等。在界面识别的基础上,对研究区沉积旋回及界面的空间配置进行了分析,认为不同级次界面的识别是高精度层序地层研究的核心,对于油田勘探和开发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414 / 421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扇三角洲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及砂体分布规律 [J].
靳松 ;
朱筱敏 ;
钟大康 .
中国地质, 2006, (01) :212-220
[2]   安塞油田长6油层组精细地层划分与对比 [J].
赵虹 ;
党犇 ;
靳文奇 ;
杨晓奇 ;
刘贵萍 ;
张宏民 ;
党永潮 .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4) :461-464
[3]   西昌复合盆地层序界面研究及意义 [J].
覃建雄 ;
夏竹 ;
田景春 .
地球学报, 2003, (02) :143-150
[4]   高精度层序地层分析:建立沉积相和储层规模的等时地层格架 [J].
林畅松 ;
刘景彦 ;
刘丽军 ;
张韬 ;
李喜臣 .
现代地质, 2002, (03) :276-281
[5]   陆相盆地基准面旋回的级次划分和研究意义 [J].
郑荣才 ;
彭军 ;
吴朝容 .
沉积学报, 2001, (02) :249-255
[6]   地层因素对陆相沉积储层特征的控制(英文) [J].
Timothy A.Cross .
地学前缘, 2000, (04) :322-350
[7]   基准面旋回结构与叠加样式的沉积动力学分析 [J].
郑荣才 ;
尹世民 ;
彭军 .
沉积学报, 2000, (03) :369-375
[8]   高精度层序地层学和储层预测 [J].
林畅松 ;
张燕梅 ;
刘景彦 ;
庞保成 .
地学前缘, 2000, (03) :111-117
[9]   浅谈陆相盆地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思路 [J].
郑荣才 ;
吴朝容 ;
叶茂才 .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2000, (03) :241-244
[10]   层序地层学在沉积学和油储勘查中研究的关键点 [J].
许效松 .
岩相古地理, 1996, 16 (06) :5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