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及栽培因素对无种壳西葫芦产籽量的影响

被引:2
作者
沈立军
机构
[1] 甘肃省武威地区农科所
关键词
无种壳西葫芦,产籽量,影响因素;
D O I
10.13432/j.cnki.jgsau.1998.03.017
中图分类号
S642.6 [西葫芦(美洲南瓜)];
学科分类号
090202 ;
摘要
无种壳西葫芦种子发芽率与温度呈一抛物线,裂子率与温度呈正相关,植株生长的最低温度为7℃。生长期有效积温为2153.2~23656℃。从播种到开花的有效积温为54489℃。雌花开放后20d内果实生长量最大,约占成熟果实重量的75%。从开花到座果对气温要求较低,果实发育需60d左右,此期日均温越高果实生长越快。果实生长时间越长产籽量也越高。在武威平川灌区覆膜栽培的基础上,采用密度25500~31500株/hm2,有效氮114525kg/hm2、速效磷909~118725kg/hm2,即可达到或超过产籽量1125kg/hm2的水平,其中密度对产籽量影响最大,地膜覆盖使产籽量增加3317%。
引用
收藏
页码:94 / 9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西葫芦种子产量构成因素通径分析 [J].
朱培贤 ;
陈银华 ;
朴铭 ;
郭小强 .
种子科技, 1996, (04) :26-27
[2]   印度南瓜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通径分析 [J].
崔世茂,陈源闽,薛和如 .
内蒙古农牧学院学报, 1995, (04) :57-60
[3]  
蔬菜的发育生理和栽培技术.[M].[日]杉山直仪 编著;赖俊铭 译.农业出版社.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