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大魏家滨海岩溶区海水入侵化学过程

被引:15
作者
邹胜章
朱远峰
陈鸿汉
汪长堃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
[2] 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3] 中国地质大学
[4] 辽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滨海岩溶; 海水入侵; 化学过程; 混合溶蚀; 离子交换; 大连大魏家;
D O I
10.16562/j.cnki.0256-1492.2004.01.009
中图分类号
P731.2 [海洋动力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不同比例的海水与淡水的混合作用及其混合水对碳酸盐岩的混合溶蚀作用的室内模拟实验,对滨海岩溶区海水入侵过程中的化学过程和水 岩作用进行了研究。在海水入侵过程中,海水与淡水的混合作用是以机械混合为基础的复杂化学过程;过渡带混合水对围岩(碳酸盐岩)的混合溶蚀作用则是以分子扩散和表面反应为主的复杂化学过程;而混合水与岩溶空间内的松散沉积物间的各种离子交换作用主要是阳离子交换吸附。室内模拟试验和野外实测地下水化学组分剖面资料对应说明,淡水、海水界面之间的过渡带中部区的混合溶蚀作用最强,亦可能是岩溶最发育的部位。
引用
收藏
页码:61 / 6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滨海岩溶区过渡带碳酸盐岩溶浊作用的试验研究 [J].
邹胜章 ;
陈鸿汉 ;
朱远峰 ;
刘菲 .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01, (05) :17-20
[2]   影响碳酸盐岩比溶蚀度、比溶解度因素探讨 [J].
朱真 .
南方自然资源, 1997, (03) :39-46+50
[3]   Bogli混合溶蚀理论及其在实际应用中所存在的问题 [J].
钱会 ;
胡建刚 .
中国岩溶, 1996, (04) :66-74
[4]   海水入侵的基本理论及其在入侵发展预测中的应用 [J].
蔡祖煌,马凤山 .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1996, (03) :1-9
[5]   海岛及滨海地带地下水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 [J].
邱汉学,刘贯群 .
工程勘察, 1996, (05) :24-27
[6]   海水入侵过程中水-岩间的阳离子交换 [J].
吴吉春,薛禹群,谢春红,张志辉 .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1996, (03) :18-19
[7]   海水入侵含水层中水一岩间阳离子交换的实验研究 [J].
吴吉春 ;
薛禹群 ;
张志辉 .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6, (01) :73-78
[8]   大连大魏家岩溶地下水系统海水入侵机理与对策 [J].
武强,金玉洁,李德安,夏镛华 .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1994, (01) :64-68
[9]   碳酸盐岩化学溶蚀效应 [J].
宋焕荣 ;
黄尚瑜 .
现代地质, 1993, (03) :363-371
[10]   滨海岩溶地下水开发中的问题及根本治理途径 [J].
赵天石 .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1991, (04) :7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