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期间生命质量评价的应用

被引:14
作者
赵剑波
李彦豪
陈勇
曾庆乐
何晓峰
魏朝晖
罗鹏飞
周谷生
单鸿
李晓晖
机构
[1] 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放射科
[2] 第一军医大学医学统计教研室
[3] 广东省人民医院肿瘤介入科
[4]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放射科
[5]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
关键词
癌,肝细胞; 生命质量; 放射学,介入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35.7 [肝肿瘤];
学科分类号
100214 ;
摘要
目的 从生命质量的角度对经介入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评价 ,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万祟华等编制的肝癌特异性生命质量评定量表对广东省 3家医院 1 75例经介入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生命质量评定 ,统计介入术前、术后 1个月及 3个月的生命质量总分及各维度得分 ,分析其影响因素 ,归纳介入期间生命质量变化曲线。结果 生命质量总分平均值在介入术后出现明显提高 ,术前、术后 1个月及 3个月的分值分别为 :1 1 5 4± 45 1、1 2 8 1± 2 8 3、1 2 9 8± 46 4(P <0 0 1 )。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示肝癌分期、肝功能分级、有否超选、有否栓塞及介入次数是影响患者生命质量得分的主要因素 (P <0 0 5)。生命质量变化曲线可分为 3种类型 ,术前得分高于 1 50分者为Ⅰ型 ,其生命质量变化曲线为下降恢复型 ;位于 89和 1 4 3分之间者为Ⅱ型 ,变化曲线为持续上升型 ;术前得分低于 83分者为Ⅲ型 ,变化曲线为上升下降型。结论 总体上介入治疗能够提高中晚期肝癌患者的生命质量。提高程度与肝癌分期、肝功分级和介入治疗方法等密切相关 ,生命质量分型对于肝癌患者介入治疗的生命质量趋向的预测和指导临床选择介入治疗方式有一定的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9 / 12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肝癌患者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的制定与考评 [J].
万崇华 ;
方积乾 ;
张灿珍 ;
林颖 ;
罗艳敏 .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1998, (03) :8-11
[2]   COX模型对肝癌预后因素的分析 [J].
贾雨辰 ;
刘崎 ;
贺佳 ;
王振堂 ;
王飞 ;
陈栋 ;
孙飞 ;
田建明 ;
叶华 .
介入放射学杂志, 1996, (01) :7-11
[3]   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研究(一) [J].
罗健 ;
孙燕 .
中国肿瘤, 1995, (10) :15-19
[4]   经皮锁骨下动脉导管药盒系统植入术 [J].
李彦豪,罗鹏飞,黄信华,邵培坚,何晓峰,陈卫国,陈勇 .
中华放射学杂志, 1995, (08) :551-552
[5]  
Treatment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by 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and analysis of prognostic factors[J] . Ming-Yuh Hsieh,Wen-Yu Chang,Liang-Yen Wang,Shinn-Cherng Chen,Wan-Long Chuang,Sheng-Nan Lu,Ding-Kwo Wu.Cancer Chemotherapy and Pharmacology . 199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