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玉米纹枯病病原学研究

被引:33
作者
唐朝荣
陈捷
纪明山
邹庆道
宋刚
机构
[1] 沈阳农业大学植保系!沈阳
[2] 辽宁省农科院园艺所!沈阳
[3] 中华人民共和国营口动植物检疫局!营口
关键词
玉米纹枯病; 菌丝融合群; 致病性; 生物学特性;
D O I
10.13926/j.cnki.apps.2000.04.006
中图分类号
S435.131.4 [侵(传)染性病害];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从辽宁省各地分离到 93个玉米纹枯病菌株 ,经菌丝融合测定 ,结合培养性状及酯酶同工酶谱带比较 ,首次明确了辽宁省玉米纹枯病菌的主要菌丝融合群为 Rhizoctonia solani AG1- IA。致病性测定表明 :R.solani AG1- IA是辽宁省玉米纹枯病的主要致病菌 ,其中以丹东 RS- 950 1菌株的致病力最强 ;品种间存在抗性差异 ,沈试 2 8最抗病 ,沈试 2 9最感病。研究发现不同生育期的玉米下位叶鞘对纹枯病菌的抗性存在差异 ,按拔节期 -抽雄期 -吐丝期顺序递减 ,这种趋势在第 7叶位上表现较第 3叶位明显。此外 ,还从碳源、氮源 ,VB1,温度 ,p H值 ,病菌存活力和腐生定殖能力 6方面研究了玉米纹枯病菌的生物学特性
引用
收藏
页码:319 / 326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辽宁省玉米纹枯病病原菌的研究初报 [J].
唐朝荣 ;
纪明山 ;
陈捷 ;
付波 ;
唐文海 ;
张春林 ;
宋全生 .
辽宁农业科学, 1998, (01) :43-46
[2]   玉米纹枯病发生和防治研究现状 [J].
赵桂东,刘荆 .
玉米科学, 1994, (04) :64-65+78
[3]   江苏省几种作物丝核菌酯酶同工酶研究 [J].
夏正俊 ;
李清铣 .
江苏农业学报, 1992, (01) :25-29
[4]   山茶花灰斑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J].
邢勇 ;
何定萍 .
植物病理学报, 1990, (03) :3-8
[5]   东北地区丝核菌菌群分类及对禾谷类作物的致病性 [J].
张穗 ;
朱有釭 ;
吴友三 .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1989, (04) :431-435
[6]   华北区玉米、高粱、谷子纹枯病病原学的初步研究 [J].
高卫东 .
植物病理学报, 1987, (04) :57-61
[7]   禾谷类作物纹枯病研究Ⅰ:水稻、玉米、小麦纹枯病和棉花立枯病四者之间的关系 [J].
颜思齐 ;
吴帮承 ;
唐显富 ;
刘灼均 ;
江浪 .
植物病理学报 , 1984, (01) :2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