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以黄河上游水电开发区域为例

被引:14
作者
郑佳怡 [1 ,2 ]
付晓 [1 ]
王辰星 [1 ,2 ]
吴钢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关键词
水资源; 环境承载力; 黄河上游流域; 层次分析法; 指标体系;
D O I
10.13292/j.1000-4890.2014.0211
中图分类号
X821 [区域环境质量评价];
学科分类号
083305 ;
摘要
基于生态系统健康的环境承载力概念模型,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区域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各个评价指标值对区域环境承载力的基本权重,运用该评价指标体系对黄河上游流域青海片的环境承载力进行定量化计算。结果表明,1985—2009年,黄河上游流域青海片的人类潜力指数呈波动上升趋势,生态弹性力指数处于波动下降趋势,资源承载力指数以及相应的区域环境承载力指数也呈缓慢下降趋势。如何发挥区域经济发展和水电资源利用对区域生态系统状况和环境承载能力的提升作用,是未来区域发展需要重视的问题。
引用
收藏
页码:2228 / 223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辽河口湿地资源与环境承载力分析及其可持续利用 [J].
王丽华 ;
王峰 .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2, (03) :58-61
[2]   考虑社会影响的水利水电开发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J].
付鹏 ;
陈凯麒 ;
谢悦波 ;
张镀光 .
水利学报, 2009, (08) :1012-1018
[3]   水环境安全评价体系的指标赋权研究 [J].
杨开 ;
王洪禧 ;
刘俊良 ;
王弘宇 .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08, (08) :129-131+154
[4]   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 [J].
李忠武 ;
部先蓉 ;
王彬 .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04) :73-78
[5]   环境承载力理论在区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J].
曾维华 ;
杨月梅 ;
陈荣昌 ;
李菲菲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7, (06) :27-31
[6]   长江河口海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初步评价 [J].
叶属峰 ;
刘星 ;
丁德文 .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7, (04) :128-136
[7]   我国水利水电开发的生态保护实践与启示 [J].
王东胜 ;
彭静 .
中国水利, 2007, (02) :29-31
[8]   水利水电开发规划中的环评技术 [J].
李迎喜 ;
童波 .
中国水利, 2007, (02) :32-34
[9]   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进展及其主要问题剖析 [J].
齐亚彬 .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05, (05) :7-11+46
[10]   层次分析法在水环境安全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J].
樊彦芳 ;
刘凌 ;
陈星 ;
熊丽君 .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5) :512-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