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6 条
低渗透储层成岩储集相及储集空间演化模式
被引:17
作者:
李海燕
彭仕宓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资源与信息学院
来源:
关键词:
砂西油田;
古近系;
下干柴沟组;
成岩作用;
成岩储集相;
储集空间演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砂西油田古近系下干柴沟组下段(E13)为例,综合应用取心井的岩石铸体薄片、图像分析、扫描电镜、电子探针能谱、阴极发光、粘土矿物X衍射分析、镜质体反射率等实验测试资料,对E13储层的成岩作用、成岩演化序列和成岩阶段划分方法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低渗透储层成岩作用对储集物性的影响,详细阐述了低渗透储层中各类成岩储集相的特征及其形成机制,并探讨了其储集空间类型及演化模式。研究结果表明,本区储层砂岩较低渗透率的主要成因是成岩期各种自生矿物的充填和胶结作用。根据成岩作用及其特有的储集空间组合,可将E13储层划分为4种成岩储集相类型,即不稳定组分中强溶解次生孔隙成岩储集相(A相)、中等胶结中强压实残余粒间孔成岩储集相(B相)、碳酸盐强胶结成岩储集相(C相)和早期硬石膏强胶结成岩储集相(D相),其中A类储集相的储集性能最好,D类最差,为差储层或非储层。
引用
收藏
页码:1 / 6
页数:6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