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人格结构的构建

被引:7
作者
涂阳军 [1 ,2 ]
郭永玉 [2 ]
机构
[1] 湖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2]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关键词
道; 道家; 人格; 道家人格; 结构; 构建;
D O I
10.13718/j.cnki.xdsk.2011.01.004
中图分类号
B848 [个性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学科分类号
040203 ;
摘要
从文化影响人格的视角出发,对道家之"道"的特征及道家思想文化对中国人特定心理行为特征的影响进行了论述与阐释,并藉由对道家人性论的分析,最终形成了道家人格结构的理论模型,包括自然本真和知-情-意-行五大领域,它们共同构成一个以道家"道"之"自然本真"为核心且一以贯之的有层级的有机整体。
引用
收藏
页码:18 / 2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30 条
[1]   道家“无用之用”的思想及其生态伦理价值 [J].
许建良 .
哲学研究, 2007, (11) :44-48
[2]   儒道人性论之基本差异 [J].
罗安宪 .
河北学刊, 2007, (04) :33-37
[3]   西方文化与人格研究的历时态考察 [J].
杨秀莲 .
学习与探索, 2007, (02) :77-79
[4]   庄子的理想人格刍议 [J].
陈丽英 .
理论界, 2006, (05) :144-145
[5]   当代大学生同理心的特点 [J].
魏源 .
中国临床康复, 2005, (24) :78-79
[6]   古代中国人人格结构的因素探析 [J].
杨波 .
心理科学, 2005, (03) :668-672
[7]   论庄子的理想人格及其文化意义 [J].
陈默 ;
金艳滨 .
北方论丛, 2005, (01) :55-58
[8]   水:老子“道”论的本喻 [J].
黄承贵 .
青海社会科学, 2004, (06) :71-74
[9]   中西人格心理思想之比较研究 [J].
刘同辉 .
心理科学, 2004, (03) :632-635
[10]   中国人人格形容词评定量表(QZPAS)的信度、效度与常模 [J].
崔红 ;
王登峰 .
心理科学, 2004, (01) :185-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