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3 条
利用宽频带远震体波波形研究青藏高原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的初步结果
被引:10
作者:
朱露培
曾融生
吴大铭
ThomasJ.Owens
GeorgeE.Randall
机构:
[1] 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2]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宾汉顿分校地球科学系
[3] 美国南卡罗莱纳大学地质科学系
[4] 美国南卡罗莱纳大学地质科学系 中国北京
[5] 中国北京
来源:
基金: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体波波形;
接收函数反演;
S 波速度结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根据中美合作研究青藏高原深部结构计划布设在青藏高原上的11个宽频带数字地震仪记录到的远震体波数据,采用接收函数(receiver function)反演的方法,对各台站下面地壳上地幔地震波速度结构进行了研究。台站接收函数是通过将三分向地震记录的两个水平分量旋转合成得到径向分量,然后在频率域除以垂直分量并变换回到时间域得到的,它仅与台站下面介质结构有关,而基本上与震源函数和传播路径无关。为压制噪声干扰,对来自同一方向上一定震中距范围内的远震记录得到的接收函数进行了叠加。采用分层弹性介质中弹性波传播矩阵理论,我们可以计算得到分层介质的理论接收函数以及它对各层弹性参数的偏导数,从而利用迭代线性反演可从观测接收函数得到台站下面的一维速度结构。本文给出了其中3个台,即温泉台、格尔木台和日喀则台的初步结果,它们分别位于高原的中部、北部和南部。从各台的接收函数中都可看到清晰的 Moho 面上的 P-S 转换波震相,其相对直达 P 波的走时延迟分别为:温泉台7.9s(东北方向结果),8.3s(东南方向结果);格尔木台8.2s;日喀则台9.0s,如此大的延迟表明高原地壳的巨厚.各台站接收函数波形的差异反映了高原南部与中北部构造上的差异,位于中北部的温泉台和格尔木台的接收函数波形都比较简单,日喀则
引用
收藏
页码:580 / 591+736
+736
页数:13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