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韵律厚油层优势渗流通道的形成条件和时机

被引:35
作者
杨勇
机构
[1] 中国石化股份胜利油田分公司东辛采油厂
关键词
优势渗流; 概念模型; 形成时机; 预测模型; 正韵律厚油层;
D O I
10.13673/j.cnki.cn37-1359/te.2008.03.033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韵律厚油层在长期注水开发过程中易形成优势渗流通道,导致水驱波及系数降低,并影响剩余油的分布。以胜利油区馆陶组河流相正韵律厚油层地质特征及开发特点为原型,综合考虑了影响优势渗流通道形成的主要因素并建立了油藏地质概念模型。在确定优势渗流通道界定标准的基础上,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优势渗流通道的形成条件及时机,并建立了优势渗流通道形成时机的预测模型。当实际油藏的渗透率级差、地下原油粘度、垂直与水平渗透率比值和注采强度满足各自的取值范围时,可以利用预测模型计算注水体积倍数。如果计算的注水体积倍数小于实际注水体积倍数,说明油藏已形成优势渗流通道。
引用
收藏
页码:105 / 107+118 +118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埕岛油田馆上段油藏纵向水驱影响因素 [J].
刘静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7, (03) :105-107+118
[2]   建筑结构对河流相储层的控制作用——以孤东油田七区西馆陶组上段为例 [J].
郭长春 ;
李阳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7, (02) :31-34+113
[3]   陆相水驱油藏断层分割与剩余油富集研究 [J].
王延忠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6, (02) :78-80+84+108
[5]   水力探测大孔道和剩余油饱和度解释模型的建立 [J].
尹文军 ;
陈永生 ;
王华 ;
张建涛 ;
张雪梅 ;
丁玉梅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5, (01) :63-65+86
[6]   长期水驱砂岩油藏储层参数变化机理研究 [J].
吴素英 ;
孙国 ;
程会明 ;
赵嘉陵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4, (02) :9-11+5
[7]   储层非均质性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 [J].
汪立君 ;
陈新军 .
地质科技情报, 2003, (02) :71-73
[8]   疏松砂岩油藏大孔道形成机理及判别方法 [J].
曾流芳 ;
赵国景 ;
张子海 ;
王学忠 .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2002, (03) :268-276
[9]   大孔道诊断和描述技术研究 [J].
窦之林 ;
曾流芳 ;
张志海 ;
熊伟 ;
田根林 ;
刘学伟 ;
黄立信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1, (01) :75-77+11
[10]   大孔道的表现特征及调剖对策 [J].
何长 ;
李平 ;
汪正勇 ;
景瑞林 ;
许庆银 ;
殷强 .
石油钻采工艺, 2000, (05) :63-6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