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力“数千年如一日”,此说不符合历史实际。事实上,截至明代,农业生产力的发展趋势并未停顿;到清代前期,某些方面也还略有进展。但大体说来,时至18世纪,已达发展顶峰,并开始转入停滞状态。19世纪以降乃至近代,虽有一些新因素的萌芽,如新式农具、化学肥料和新品种的采用等等,然而所起的作用微不足道,并不像某些论者所夸大的那样。从海关报告中可以看出,即使在通商口岸地区,古老的农耕方法依然占支配地位,复种轮作没有什么创新,农民普遍使用的仍然是浪费体力的古老农具,农民依旧依靠传统农家肥,改良种子和新品种的引进有名无实,如此等等。可见过高估计我国近代农业生产力新因素的作用是没有根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