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山中部近500年来降水重建序列分析

被引:10
作者
田沁花 [1 ,2 ,3 ]
周秀骥 [3 ]
勾晓华 [2 ]
赵平 [4 ]
范泽鑫 [5 ]
Samuli HELAMA [6 ]
机构
[1] 国家气候中心
[2] 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4]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
[5]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热带森林生态学重点实验室
[6] Arctic Centre University of Lapland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关键词
祁连山; 树轮宽度; 降水多尺度变化; 经验模态分解;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67 [气候变化、历史气候];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祁连山中部地区祁连圆柏(Juniperus przewalskii)年轮宽度资料,重建了该地区公元1480年以来上年8月至当年7月的年降水量.重建显示过去5个世纪大致可分为4次主要的干、湿期:16世纪偏湿,17世纪干旱,18~20世纪初偏湿,20世纪偏干(20~30年代极端干旱).采用经验模态分解(EMD)方法对重建序列的进一步分析显示,重建降水序列可分解为高频至低频8个尺度的分量,各分量在不同时段周期和振幅的变化过程与原序列降水的高低值时期对应较为一致,趋势项显示了过去5个世纪研究区降水量呈平缓上升的总体趋势.其中2~3和5~8年的主要分量揭示了降水量与ENSO等大气环流和海气耦合相联系的变化特征,10~13年尺度的分量显示了区域降水与太阳活动的可能联系.结合已有研究的集成分析揭示了研究区更为可靠、一致的干湿变化记录,显示了过去5个世纪以来干旱事件频繁持续的特征和19~20世纪高降雨记录增多的趋势,区域降水经历着较大变化,但其变化幅度仍不可预知.该重建提供了更多的低频降水信息,是对研究区已有树轮重建降水量信息的重要补充.
引用
收藏
页码:536 / 544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32 条
[1]   黄河上游过去1234年流量的树轮重建与变化特征分析 [J].
勾晓华 ;
邓洋 ;
陈发虎 ;
杨梅学 ;
方克艳 ;
高琳琳 ;
杨涛 ;
张芬 .
科学通报, 2010, 55 (33) :3236-3243
[2]   青藏高原中东部过去2485年以来温度变化的树轮记录 [J].
刘禹 ;
安芷生 ;
Hans WLinderholm ;
Deliang Chen ;
宋慧明 ;
蔡秋芳 ;
孙军艳 ;
田华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9, 39 (02) :166-176
[3]   青海都兰地区公元850年以来树轮记录的降水变化及其与北半球气温的联系 [J].
刘禹 ;
安芷生 ;
马海州 ;
蔡秋芳 ;
刘征宇 ;
John KKutzbach ;
史江峰 ;
宋惠明 ;
孙军艳 ;
易亮 ;
李强 ;
杨银科 ;
王雷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6, (05) :461-471
[4]   近四百年北半球气温变化的分析:EMD方法的应用 [J].
林振山 ;
汪曙光 .
热带气象学报, 2004, (01) :90-96
[5]   树轮记录的青海德令哈地区千年降水变化 [J].
邵雪梅 ;
黄磊 ;
刘洪滨 ;
梁尔源 ;
方修琦 ;
王丽丽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4, (02) :145-153
[6]   祁连山中部过去近千年温度变化的树轮记录 [J].
刘晓宏 ;
秦大河 ;
邵雪梅 ;
陈拓 ;
任贾文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4, (01) :89-95
[7]   西北地区近代及历史时期气候变化趋势分析 [J].
马晓波 ;
施雅风 ;
沈永平 ;
杨保 .
冰川冻土, 2003, (06) :672-675
[8]   祁连山区近40年气候变化特征 [J].
张存杰 ;
郭妮 .
气象, 2002, (12) :33-39+46
[9]   利用树轮资料重建黑河近千年来出山口径流量 [J].
康兴成 ;
程国栋 ;
康尔泗 ;
张其花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2, (08) :675-685
[10]   西北气候由暖干向暖湿转型的信号、影响和前景初步探讨 [J].
施雅风 ;
沈永平 ;
胡汝骥 .
冰川冻土, 2002, (03) :219-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