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社会、主体社会和社会建设

被引:12
作者
孙显元
机构
[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关键词
人类社会; 总体社会; 主体社会; 社会建设;
D O I
10.14182/j.cnki.j.anu.2006.02.007
中图分类号
B03 [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 D61 [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
学科分类号
010101 ; 0305 ; 030503 ;
摘要
人类社会是主体和客体的统一,是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基本要素的综合,这就是总体社会。作为这四个基本要素之一的“社会”,是主体社会,它是总体社会的一个基本要素。主体社会是主体间关系的总和,是人的现实生活领域。在这个领域中,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的现实成果,都直接地返回到人,落实到人的生活上,成为人自身发展的力量。这种返回的过程,就是社会建设,它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促进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159 / 16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辅导读本[M]. 人民出版社 , 本书编写组编, 2004
[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M]. 人民出版社 , 江泽民[报告], 2002
[3]  
社会学概论新修[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郑杭生 主编, 2002
[4]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 人民出版社 , , 1997
[5]  
西方社会哲学[M]. 东方出版社 , 王守昌著, 1996
[6]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M]. 人民出版社 , 列宁著, 1992
[7]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 人民出版社 , 马克思 著, 1979
[8]  
政治经济学批判[M]. 人民出版社 , 马克思 著, 1976
[9]  
剩余价值理论[M]. 人民出版社 , 马克思 著, 1975
[10]  
雇佣劳动与资本[M]. 人民出版社 , 马克思著, 1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