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水库入库污染负荷研究(Ⅱ)——蓄水后污染负荷预测

被引:16
作者
李崇明 [1 ]
黄真理 [2 ]
机构
[1] 重庆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2] 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水库管理司
关键词
三峡水库; 污染源; 污染负荷; 预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24 [湖泊、水库];
学科分类号
0815 ;
摘要
在文献[1]基础上,预测三峡水库2010年和2015年的入库污染负荷。采用包络线法预测排污得到有效控制的低负荷水平(最佳状态),排污继续恶化到一定限度的高负荷水平(最坏状态),以及按正常排污介于高、低负荷水平之间的中负荷水平(一般状态)。在预测入库污染负荷时,把长江、嘉陵江、乌江进入的背景水质污染负荷分为天然背景负荷和上游贡献负荷,天然背景负荷保持不变,上游贡献负荷根据上游水污染控制规划按高、中、低负荷水平预测。预测表明,库区内的污染负荷占入库总污染负荷的比例较小。中负荷水平下,库区污染源占入库总负荷的比例为8.50%22.93%。污染负荷主要来自长江、嘉陵江、乌江上游的贡献和天然背景负荷。在低、中、高三种负荷水平下,扣除天然背景值时,2010年低负荷水平时BOD5库区负荷占28.8%、中负荷占32.5%、高负荷占35.04%。总磷出现反常,库区的总磷的污染负荷在低负荷水平下,所占入库负荷的比例高于中负荷水平、但小于高负荷水平。2010年、2015年库区的主要污染物质和污染负荷排放分布与现状(1998年)基本相同。主要排污区域为重庆主城区,2010年预测重庆主城区CODCr负荷占库区总负荷的比例,高、中、低负荷水平分别为:39.6%、36.2%、21.6%,低负荷比高负荷降低18%。库区的主要污染源为农业面源,2010年库区农业面源中CODCr负荷占总负荷的比例在高、中、低负荷水平下分别为:38.9%、47.5%、70.4%。同时,随着库区社会经济发展,污染负荷有逐步增大的趋势,到2015年所有污染物及负荷水平,均大于2010年和1998年。
引用
收藏
页码:97 / 106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三峡水库入库污染负荷研究(Ⅰ)——蓄水前污染负荷现状 [J].
李崇明 ;
黄真理 ;
不详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 2005, (05) :611-622
[2]  
重庆统计年鉴[M]. 中国统计出版社 , 郑子彬主编, 2004
[3]  
环境质量评价[M].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马倩如等编, 1990
[4]  
中国水环境预测与对策概论[M].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刘鸿亮等著, 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