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经济:自然和经济双赢的新发展模式

被引:17
作者
陈雯 [1 ,2 ,3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流域地理学重点实验室
[3] 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生态经济; 生态品; 产业空间形态; 自然和经济双赢;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062.2 [生态经济学];
学科分类号
020106 ;
摘要
经济社会转型期,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生态经济作为变革传统工业化增长方式、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抉择而备受关注。通过梳理生态经济缘起与概念,归纳出生态经济"三低"门槛和"三高"表现;基于工业品与生态品分工的空间均衡理论分析,东部生态重要与敏感区域,适合发展生态经济,可以为大区域生态平衡做出重要贡献;生态经济的产业形态,有别于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是以生态品供给为主的降工业化的过程,以生态品产业链延伸和产业绿色化,提高生态经济创造财富能力,是实现自然财富和经济财富共增长的新方式。
引用
收藏
页码:1 / 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自然资产与经济财富“共增”的路径探索.[N].陈雯;孙伟;张鹏;.新华日报.2017,
[2]   我国市县规划体系矛盾解析与“多规合一”路径探究 [J].
陈雯 ;
孙伟 ;
陈江龙 .
地理研究, 2017, 36 (09) :1603-1612
[3]   生态经济学发展的逻辑及其趋势特征 [J].
齐红倩 ;
王志涛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6, 26 (07) :101-109
[4]   全球生态治理与生态经济研究进展——“生态经济研究前沿国际高层论坛”会议综述 [J].
程臻宇 ;
侯效敏 ;
王宝义 .
生态经济, 2015, 31 (10) :14-20
[5]   生态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与实践路径 [J].
郝文斌 .
北方论丛, 2015, (02) :144-147
[6]   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循环农业的优势、约束及思路——来自浙江循环农业的实证分析 [J].
刘咏梅 ;
黄宝连 ;
米松华 .
农村经济, 2011, (07) :103-107
[7]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产业发展研究 [J].
余达锦 ;
胡振鹏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0, 19 (03) :231-236
[8]   中国生态经济理论与实践的进展 [J].
李周 .
江西社会科学, 2008, (06) :7-12
[9]   生态文明建设:伦理、经济与治理 [J].
丁开杰 ;
刘英 ;
王勇兵 .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6, (04) :19-27
[10]   生态经济理论与生态经济发展走势探讨 [J].
王万山 .
生态经济, 2001, (05) :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