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磷酸腺苷在内生致热原性双相热机制中的作用

被引:13
作者
陆大祥
李楚杰
机构
[1] 暨南大学医学院病理生理学教研室,暨南大学医学院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关键词
发热; 致热原; 内毒素; 环-磷酸腺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确定中枢介质是否参与EP性双相热机制的形成,作者用99只家兔分两部分观察:1.不同浓度EP对热型的影响;2.双相热各期CSF及血浆中cAMP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1.不同剂量EP静脉注射后引起不同的热型。说明双相热的产生与EP剂量密切相关;2.EP双相热各期CSF中cAMP含量较正常对照显著增高,且与体温的变化基本平行,二者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各期血浆中cAMP含量没有显著变化。说明CSF中增多的cAMP是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合成的。作者推论:EP双相热时体温的波动可能与中枢cAMP含量的波动有关。当中枢内cAMP含量波动时,引起体温调定点的上下移动,并进而引起体温的波动而形成双相热。
引用
收藏
页码:23 / 2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发热研究的进展 [J].
李楚杰 ;
徐锦奋 .
吉林医药, 1974, (05) :7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