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多年冻土区具有碳通量自动观测性能的OTC系统开发设计

被引:3
作者
贠汉伯 [1 ,2 ]
吴青柏 [1 ]
芮鹏飞 [1 ,2 ]
陈浩 [1 ]
孙志忠 [1 ]
俞祁浩 [1 ]
陈继 [1 ,2 ]
王俊峰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青藏高原北麓河冻土工程与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
关键词
多年冻土区; 模拟增温; 碳通量; 自动观测; 开发设计;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42.14 [冻土学];
学科分类号
070501 ;
摘要
在现有的OTC内碳通量观测仪器设备基础上,设计开发出一套以AT89S51单片机为控制核心,通过L293D控制电机正反转控制箱盖定时开关,实现了多年冻土区OTC内碳通量自动观测.观测主体箱用透明采光性良好的玻璃纤维材料制成,电机传动采用齿轮传动,箱口和箱盖接触地方用橡胶密封圈包裹,防止箱盖密闭时漏气.OTC内碳通量自动观测仪最大可能性的减小了当前模拟增温条件下碳通量观测受自然条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极大的降低观测费用,提高了数据的连续性,基本上实现了多年冻土区模拟增温条件下碳通量较为精确地自动、连续观测.试验表明:在气象条件相对较好的2013年5月15日,OTC内碳通量自动观测仪观测结果和传统OTC内利用LI-COR6400观测结果规律性都较强,野点较少,二者相关性显著(R2=0.96);而在气象条件相对较差的2013年9月1日,OTC内碳通量自动观测仪观测结果受外界干扰小,观测结果规律性强,野点较少;而传统OTC内利用LI-COR6400观测结果规律性较差,野点较多,数据可信度不高,二者观测结果相关性不显著(R2=0.67).
引用
收藏
页码:454 / 46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寒区灌丛与积雪关系研究进展 [J].
刘章文 ;
陈仁升 ;
宋耀选 .
冰川冻土, 2014, (06) :1582-1590
[2]   青藏铁路沿线多年冻土分布特征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 [J].
尹国安 ;
牛富俊 ;
林战举 ;
罗京 ;
刘明浩 ;
李安原 .
冰川冻土, 2014, 36 (04) :772-781
[3]   多年冻土区活动层土壤水分对不同高寒生态系统的响应 [J].
高泽永 ;
王一博 ;
刘国华 ;
刘明浩 ;
罗京 ;
印泾经 .
冰川冻土, 2014, (04) :1002-1010
[4]   黄河源区高寒植被主要特征初探 [J].
林琳 ;
金会军 ;
罗栋梁 ;
吕兰芝 ;
何瑞霞 .
冰川冻土, 2014, (01) :230-236
[5]   冰芯和气象记录揭示的青藏高原百年来典型冷暖时段气候变化特征 [J].
德吉 ;
姚檀栋 ;
姚平 ;
陈昱凝 .
冰川冻土, 2013, (06) :1382-1390
[6]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夏季植被特征及对模拟增温的短期响应 [J].
徐满厚 ;
薛娴 .
生态学报, 2013, 33 (07) :2071-2083
[7]   沼泽与高寒草甸退化对CH和CO通量的影响 [J].
王俊峰 ;
王根绪 ;
吴青柏 .
中国环境科学, 2009, (05) :474-480
[8]   青藏高原冻土区冻土与植被的关系及其对高寒生态系统的影响 [J].
王根绪 ;
李元首 ;
吴青柏 ;
王一博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6, (08) :743-754
[9]   静态箱法原位观测草原CO通量的探讨 [J].
杜睿 ;
王庚辰 ;
吕达仁 ;
万晓伟 ;
孔琴心 .
生态学报, 2002, (12) :2167-2174
[10]   物候对全球变暖响应的研究综述 [J].
方修琦 ;
余卫红 .
地球科学进展, 2002, (05) :714-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