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古特提斯俯冲-碰撞过程的岩浆作用记录

被引:99
作者
范蔚茗
彭头平
王岳军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同位素年代学和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三叠纪岩浆作用; 岛弧; 碰撞后; 澜沧江南带; 古特提斯;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14 [喷出岩(火山岩)];
学科分类号
070901 ;
摘要
三叠纪岩浆作用广泛发育于澜沧江南带,锆石U-Pb年代学结果及岩石组合特征显示:(1)该区残留有少量的早三叠世火山岩(约248Ma),主要为一套薄层的以安山岩为主的火山岩;(2)中三叠世以大规模的酸性岩浆作用为主,部分地段的中部夹有少量的玄武岩,其中晚期的流纹岩与该区出露巨大的临沧花岗岩基主体具有一致的形成时代(约230Ma);(3)晚三叠世则以基性火山岩为主,夹少量流纹岩为特征的"双峰式"火山岩组合。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早三叠世火山岩具有典型的岛弧火山岩的特征,暗示其很可能形成于俯冲的构造环境;中三叠世晚期的流纹岩与临沧花岗岩基主体具有非常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其流纹岩具有A型花岗岩属性,表明该区中三叠世火成岩形成于碰撞后的构造背景;而晚三叠世基性火山岩虽然在地球化学特征上显示出与岛弧火山岩相似的高铝和Nb-Ta的亏损,但其中部分火山岩具有高镁和板内玄武岩的微量元素比值特征,说明这些火山岩可能形成于碰撞后裂谷(post-collisional rifting)环境。结合区域上前人的研究资料,我们认为西南三江地区古特提斯主洋盆的俯冲闭合可能直到早三叠世晚期才完成,其后的陆-陆/弧碰撞作用可能发生在中三叠世早期,中三叠世中晚期该区进入碰撞后演化阶段,晚三叠世开始处于碰撞后的裂谷阶段,古特提斯在该区的演化最终结束于三叠纪末。
引用
收藏
页码:291 / 302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37 条
[1]  
SHRIMP zircon U-Pb geochronology of early Mesozoic felsic igneous rocks from the southern Lancangjiang and its tectonic implications[J]. PENG Touping1,2, WANG Yuejun1, FAN Weiming1, LIU Dunyi3, SHI Yuruo3 & MIAO Laicheng4 1. Key Laboratory of Isotope Geochronology and Geochemistry, Guangzhou Institute of Geochemistr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Guangzhou 510640, China;2. Graduate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39, China;3. SHRIMP isotope Laboratory, Chinese Academy of G
[2]   临沧花岗岩基中段花岗闪长岩类研究 [J].
俞赛赢 ;
李昆琼 ;
施玉萍 ;
张惠华 .
云南地质, 2003, (04) :426-442
[3]   滇西北白马雪山和鲁甸花岗岩基SHRIMP 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J].
简平 ;
刘敦一 ;
孙晓猛 .
地球学报, 2003, (04) :337-342
[4]   云南兰坪盆地攀天阁组火山岩的Rb-Sr年龄 [J].
牟传龙 ;
余谦 .
地层学杂志, 2002, (04) :289-292
[5]   昌宁—孟连带洋脊、洋岛型火山岩研究 [J].
沈上越 ;
冯庆来 ;
刘本培 ;
莫宣学 .
地质科技情报, 2002, (03) :13-17
[6]   云南德钦鲁春 红坡牛场上叠裂谷盆地"双峰式"火山岩的Rb-Sr年龄值 [J].
王立全 ;
李定谋 ;
管士平 ;
须同瑞 .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02, (01) :65-71
[7]   滇东南八布蛇绿混杂岩中的早二叠世放射虫化石 [J].
冯庆来 ;
刘本培 .
地球科学, 2002, (01) :1-3+127
[8]   西南三江造山带火山岩-构造组合及其意义 [J].
莫宣学 ;
邓晋福 ;
董方浏 ;
喻学惠 ;
王勇 ;
周肃 ;
杨伟光 .
高校地质学报, 2001, (02) :121-138
[9]  
The subducted slab of Yangtze Continental block beneath the Tethyan orogen in western Yunnan[J]. LIU Futian, LIU Jianhua, ZHONG Dalai, He Jiankun & YOU Qingyu 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Geo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101, China Correspondence should be addressed to Liu Futian.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00(05)
[10]   滇西特提斯造山带下扬子地块的俯冲板片 [J].
刘福田 ;
刘建华 ;
何建坤 ;
游庆瑜 .
科学通报, 2000, (01) :79-84+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