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犯罪服刑人员的隐性自恋与共情能力

被引:6
作者
高晓寒 [1 ]
孙宏伟 [1 ]
高树宏 [2 ]
秦峰鸣 [1 ]
机构
[1] 潍坊医学院
[2] 山东省潍坊监狱
关键词
人格心理学; 隐性自恋; 共情; 暴力犯罪服刑人员;
D O I
10.13342/j.cnki.cjhp.2014.11.036
中图分类号
B848 [个性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学科分类号
040203 ;
摘要
目的探讨暴力犯罪服刑人员的隐性自恋人格和共情的关系。方法采用中文版人际反映指针量表(IRI-C)和自恋人格问卷对111名在监男性暴力犯罪服刑人员施测。结果 1特权感和易感质分别与个人隐忧呈显著正相关(r=0.256,0.229;P<0.01);特权感与同情关怀呈显著负相关(r=-0.277,P<0.01);易感质与观点采择呈显著负相关(r=-0.204,P<0.01);2特权感对同情关怀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β=-0.277,P<0.01),对个人隐忧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β=0.256,P<0.01);易感质对观点采择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β=-0.204,P<0.01)。结论暴力犯罪服刑人员的隐性自恋人格对其共情能力具有一定影响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1688 / 1690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家庭经济困难、自恋与中学生网络攻击行为的关系 [J].
蒙启宇 ;
施春华 .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4, 22 (04) :605-607
[2]   大学生显性自恋、隐性自恋与特质攻击的关系研究 [J].
宋健 ;
蔡晴 ;
胡兴林 ;
陈晓 .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3, 21 (05) :746-749
[3]   中文版人际反应指针量表(IRI-C)的信度及效度研究 [J].
张凤凤 ;
董毅 ;
汪凯 ;
詹志禹 ;
谢伦芳 .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0, (02) :155-157
[4]   自恋与共情及亲社会行为的关系 [J].
周晖女 ;
周晖男 ;
张豹 .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0, (02) :228-231
[5]   自恋人格的结构、形成机制及相关研究 [J].
孙灯勇 ;
郑佳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05) :32-37
[6]   大学生共情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及影响因素研究 [J].
胡文彬 ;
高健 ;
康铁君 ;
吴冰 ;
石扩 ;
王雪艳 ;
温子栋 .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9, 17 (09) :1050-1055
[7]   共情的相关理论评述及动态模型探新 [J].
刘聪慧 ;
王永梅 ;
俞国良 ;
王拥军 .
心理科学进展, 2009, 17 (05) :964-972
[8]   显性自恋与隐性自恋:自恋人格的心理学探析 [J].
郑涌 ;
黄藜 .
心理科学, 2005, (05) :1259-1262
[9]  
Examin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ow empathy and self‐reported offending[J] . DarrickJolliffe,David P.Farrington.Legal and Criminological Psychology . 2010 (2)
[10]  
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 and self-esteem: An examination of differential relations with self-report and laboratory-based aggression[J] . Jessica L. Maples,Joshua D. Miller,Lauren F. Wilson,L. Alana Seibert,Lauren R. Few,Amos Zeichner.Journal of Research in Personality . 2010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