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西南地区中生代花岗闪长质岩石的同位素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其构造演化

被引:25
作者
毛建仁
许乃政
胡青
李寄嵎
谢芳贵
机构
[1] 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
[2] 台湾大学地质系
关键词
花岗闪长岩; 中生代; 构造演化; 闽西南;
D O I
10.13278/j.cnki.jjuese.2004.01.003
中图分类号
P597 [同位素地质学与地质年代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闽西南地区存在两期中生代花岗闪长质岩石。早、晚两期花岗闪长质岩石分别以汤泉和四方岩体为代表,其形成年龄分别为183~157Ma和108~105Ma。汤泉和四方岩体都为A/CNK<1.0的准铝质花岗岩类,均属板内钙碱型岩石。汤泉岩体因富Na2O、Ba、Sr,贫HREE、Y、Yb有别于四方岩体而具高SrBa低Y的埃达克质岩石特征,是地幔起源的基性岩浆底侵作用,促使加厚的元古代下地壳基性岩部分熔融所形成;四方岩体是地幔起源的基性岩浆与中下地壳物质部分熔融形成的花岗质岩浆混合作用的结果。汤泉岩体的形成指示研究区自中侏罗世(180Ma)以来已有岩石圈伸展的岩石学记录,随时间推移,岩石圈伸展减薄作用愈加强烈,壳幔作用愈加明显,越至晚期岩石中地幔组分含量越高。
引用
收藏
页码:12 / 20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中国地质学会80周年学术文集.[M].陈毓川主编;.地质出版社.2002,
[2]  
中国东南部中生代火成岩与矿床.[M].李文达等著;.地震出版社.1998,
[3]   闽西南晚中生代四方岩体同位素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其构造意义 [J].
毛建仁 ;
陶奎元 ;
李寄嵎 ;
谢方贵 ;
许乃政 .
岩石学报, 2002, (04) :449-458
[4]   闽西南地区成岩成矿作用与构造环境 [J].
毛建仁 ;
陶奎元 ;
谢芳贵 ;
许乃政 ;
陈三元 .
岩石矿物学杂志, 2001, (03) :329-336
[5]   广东梅州早侏罗世层状基性-超基性岩体研究 [J].
邢光福 ;
杨祝良 ;
孙强辉 ;
沈加林 ;
陶奎元 .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01, (03) :172-175
[6]   中国东部燕山期埃达克岩的特征及其构造-成矿意义 [J].
张旗 ;
王焰 ;
钱青 ;
杨进辉 ;
王元龙 ;
赵太平 ;
郭光军 .
岩石学报, 2001, (02) :236-244
[7]   桂东南富钾岩浆杂岩的Nd同位素组成:华南中生代地幔物质上涌事件 [J].
郭新生 ;
陈江峰 ;
张巽 ;
汤加富 ;
谢智 ;
周泰禧 ;
刘玉龙 .
岩石学报, 2001, (01) :19-27
[8]   湘东南中生代花岗闪长质小岩体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J].
王岳军 ;
范蔚茗 ;
郭锋 ;
李旭 .
岩石学报, 2001, (01) :169-175
[9]   浙闽沿海晚中生代壳幔作用研究 [J].
周金城 ;
陈荣 .
自然科学进展, 2000, (06) :93-96
[10]   中国东南部晚中生代火成岩成因:岩石圈消减和玄武岩底侵相结合的模式 [J].
周新民 ;
李武显 .
自然科学进展, 2000, (03) :5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