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茸的化学、药理及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27
作者
王本祥
周秋丽
机构
[1] 吉林省中医中药研究院
[2] 白求恩医科大学应用基础医学研究所 长春
关键词
鹿茸; 补阳药; 小鼠; 小家鼠; 鹿茸多糖; 药理作用; 大鼠; 乙醇提取物; 脂质过氧化物;
D O I
10.16438/j.0513-4870.1991.09.015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鹿茸是梅花鹿(Cervus nippon Temminck或马鹿(C.elaphus L.)的未骨化幼角。《神农本草经》记载鹿茸“味甘,性温,主漏下恶血,寒热驚(?),益气强志,生齿不老”。主要用于治疗虚劳赢瘦,神经倦乏,眩晕、耳聋、目暗,腰膝酸痛,阳痿滑精,子宫虚冷,崩漏带下等症,在中医临床占有重要地位。在苏联、朝鲜、日本和东南亚民间医学中也广泛应
引用
收藏
页码:714 / 72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鹿茸精强壮作用的研究 [J].
孙晓波 ;
周重楚 .
中药药理与临床, 1987, (03) :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