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平原湿地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特征及其与土壤酶活性的关系

被引:69
作者
万忠梅 [1 ,2 ]
宋长春 [1 ]
杨桂生 [1 ,2 ]
黄靖宇 [1 ,2 ]
王丽丽 [1 ,2 ]
李英臣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关键词
湿地土壤; 微生物量碳; 可溶性有机碳; 总有机碳; 酶活性;
D O I
10.13671/j.hjkxxb.2009.02.030
中图分类号
S154 [土壤生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对三江平原3种主要类型天然湿地(毛苔草湿地、小叶章湿地、岛状林湿地)0~20cm土壤活性有机碳(土壤微生物量碳、土壤可溶性有机碳)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不同湿地的土壤活性有机碳与土壤总有机碳及酶活性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湿地的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含量存在较大的差异,土壤活性有机碳、土壤总有机碳及土壤脲酶、蔗糖酶、淀粉酶、过氧化氢酶的变化趋势具有基本近似的特征,表现为毛苔草湿地>小叶章湿地>岛状林湿地;土壤微生物量碳、可溶性有机碳与土壤总有机碳和酶活性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其中,酶活性与土壤微生物量碳相关性最为显著.另外,毛苔草湿地土壤MBC/SOC、DOC/SOC的比值低于其它2种类型湿地,表明毛苔草湿地生物活性有机碳库的周转速率低,淹水抑制了微生物和酶的分解作用,有利于土壤有机碳的累积.因此,沼泽湿地水文条件的变化将会对土壤碳累积与分解过程产生较大的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406 / 41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研究进展 [J].
赵先丽 ;
程海涛 ;
吕国红 ;
贾庆宇 .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6, (04) :68-72
[2]   若尔盖高寒湿地土壤活性有机碳垂直分布特征 [J].
高俊琴 ;
欧阳华 ;
白军红 .
水土保持学报, 2006, (01) :76-79+86
[3]   水分对湿地沉积物有机碳矿化的影响 [J].
张文菊 ;
童成立 ;
杨钙仁 ;
吴金水 .
生态学报, 2005, (02) :249-253
[4]   可溶性有机碳的含量动态及其与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关系 [J].
李忠佩 ;
张桃林 ;
陈碧云 .
土壤学报, 2004, (04) :544-552
[5]   土壤活性有机碳库测定方法研究进展 [J].
杨丽霞 ;
潘剑君 .
土壤通报, 2004, (04) :502-506
[6]   沼泽湿地开垦后土壤水热条件变化与碳、氮动态 [J].
宋长春 ;
王毅勇 ;
阎百兴 ;
娄彦景 ;
赵志春 .
环境科学, 2004, (03) :150-154
[7]   土壤水溶性有机碳的研究进展 [J].
倪进治 ;
徐建民 ;
谢正苗 .
生态环境, 2003, (01) :71-75
[8]   土壤生物活性有机碳库及其表征指标的研究 [J].
倪进治 ;
徐建民 ;
谢正苗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1, (01) :56-63
[9]   土壤活性有机碳的表征及其生态效应 [J].
沈宏 ;
曹志洪 ;
胡正义 .
生态学杂志, 1999, (03) :33-39
[10]  
土壤农业化学分析方法[M].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 鲁如坤主编,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