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东北部表层沉积中生源和矿物碎屑组分分析及其古环境意义

被引:13
作者
孟翊
严肃庄
陈荣华
张富元
机构
[1] 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研究所!上海
[2] 国家海洋局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杭州
关键词
生源和矿物碎屑; 组分分析; 表层沉积; 南海;
D O I
10.16562/j.cnki.0256-1492.2001.03.003
中图分类号
P736.21 [海洋沉积];
学科分类号
070704 ; 0709 ;
摘要
通过对南海东北部 12 8个表层沉积样品的定量研究 ,揭示了生源和矿物碎屑各组分的分布 ,也显示了组分分析作为一种简单、快速的研究方法在海洋古环境研究中的潜力。研究区生源碎屑的分布明显受与水深相关的深海溶解作用所控制 ,水深 35 0 0~ 40 0 0 m的现代南海 CCD以下 ,钙质生物的含量急剧减少 ,而硅质生物的含量急剧增加。研究区表层沉积中的碎屑矿物主要来源于亚洲大陆 ,吕宋岛的风化产物只起次要作用 ,且其分布主要受与离岸距离远近和海流相关的搬运作用所控制
引用
收藏
页码:17 / 2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南海深海晚第四纪火山沉积物及其起源探讨 [J].
杨育标 ;
范时清 .
热带海洋, 1990, (01) :52-60
[2]   南海中部表层沉积物中的碎屑矿物及其受控因素 [J].
李志珍 .
东海海洋, 1987, (Z1) :136-145
[3]  
东海碎屑矿物特征的研究[J]. 王先兰,马克俭,陈建林,李志珍.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物学 农学 医学 地学). 1985(05)
[4]  
古海洋学概论[M]. 同济大学出版社 , 同济大学海洋地质系 编著, 1989
[5]  
Glacial Holocnen biogenic sedimentation pattern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2 Thunell R C,Miao Q,Calvert S E,Petersen T F. Paleoceanography . 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