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花败酱抗炎作用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13
作者
李娜 [1 ]
赵斌 [2 ]
余娅芳 [2 ]
董小萍 [2 ]
机构
[1] 西南交通大学药学院
[2] 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关键词
白花败酱; 败酱科; 化学成分;
D O I
10.13863/j.issn1001-4454.2008.01.023
中图分类号
R284 [中药化学];
学科分类号
1008 ;
摘要
目的:对败酱科植物白花败酱Patrinia villosa(Thunb.)Juss.抗炎有效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方法:采用多种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光谱数据和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与结论:从白花败酱乙酸乙酯和正丁醇部位中分离得9个化合物,目前鉴定出7个,分别为: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Ⅰ)、白花败酱醇(Villosol)(Ⅱ)、槲皮素(Quercetin)(Ⅲ)、阿魏酸(Ferulic acid)(Ⅳ)、熊果酸(Ursolic acid)(Ⅴ)、β-胡萝卜苷(β-daucosterol)(Ⅵ)和芦丁(Rutin)(Ⅶ)。其中化合物Ⅳ、Ⅴ和Ⅶ是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引用
收藏
页码:51 / 53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新疆红芪的化学成分 [J].
海力茜.陶尔大洪 ;
徐建军 ;
凯赛尔.阿不都克热木 ;
张烜 ;
玛丽亚木 .
华西药学杂志, 2006, (01) :47-48
[2]   牛奶子根化学成分的分离与测定 [J].
徐裕彬 ;
国兴明 ;
周杰 ;
金辉乐 .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05, (02) :138-141
[3]   败酱草的本草考证 [J].
卢寅熹 .
时珍国药研究, 1996, (03) :4-5
[4]  
现代中草药成分化学[M].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吴寿金等主编, 2002
[5]  
中药化学对照品工作手册[M].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陈德昌 主编,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