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北方小豆地方品种资源的研究——Ⅳ小豆数量性状的遗传距离测定及聚类分析

被引:2
作者
金文林
机构
[1] 北京农学院农学系
关键词
小豆; 品种资源; 遗传距离; 聚类分析;
D O I
10.13473/j.cnki.issn.1002-3186.1991.02.002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研究从我国北方小豆地方品种资源1300余份中抽取92份材料组成随机样本.利用代表小豆数量性状综合指标的5个主成分值对各种质材料进行遗传距离测定,并加以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当截值水平取2.2时,本供试群体可分为10类,而第Ⅰ、Ⅱ、Ⅳ、Ⅵ类群品种数较多,其它类群品种数均较少(1~4个材料);同时还可以看出,种质间的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并不完全一致.不同地域内小豆地方品种群体的类群组成差异较大,黄河流域亚区、海河流域亚区、辽宁吉林亚区小豆遗传资源较丰富,黑尤江亚区和淮河下游亚区的小豆地方品种群体组成较单一.
引用
收藏
页码:10 / 17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我国北方小豆地方品种资源的研究——Ⅲ.小豆地方品种群体的遗传型多元变异指数[J]. 金文林.北京农学院学报. 1990(01)
[2]   我国北方小豆地方品种资源在南京的表现及选择潜力 [J].
金文林 .
作物品种资源, 1989, (03) :10-12
[3]   我国北方小豆地方品种资源在长江下游地区育种工作中的利用前景 [J].
金文林 ;
蒋陵秋 .
江苏农业科学, 1989, (07) :12-15
[4]   小麦亲本材料的遗传距离分析 [J].
王淑俭 ;
于集体 .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 1986, (01) :1-10
[5]   太湖流域常用水稻杂交亲本的聚类分析的研究 [J].
郭二男 ;
高建春 ;
钟达兴 ;
王才林 .
遗传学报, 1985, (06) :445-453
[6]   多数量性状遗传分析的数据结构 [J].
刘垂玗 ;
刘来福 .
遗传, 1985, (04) :12-14
[7]   32个小麦种质资源聚类初探 [J].
俞世蓉 ;
郭蔼平 ;
魏燮中 .
作物学报, 1983, (02) :85-92
[8]   冬小麦数量性状遗传差异及其在作物育种上的应用 [J].
毛盛贤 ;
刘来福 ;
黄远樟 ;
冯新芹 .
遗传, 1979, (05) :26-30
[9]   作物数量性状的遗传距离及其测定 [J].
刘来福 .
遗传学报, 1979, (01) :3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