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码机制的调整和汉语语汇系统的发展

被引:16
作者
徐通锵
机构
[1] 北京大学中文系!
关键词
编码机制; 上下位概念; 字义关系; 语汇系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H136 [现代词汇];
学科分类号
0501 ; 050103 ;
摘要
语汇、语义系统的核心是字义关系的研究,本文结合上下位概念的关系讨论义场、义素的 结构及其在汉语语汇系统中的反映。根据形声字提供的线索,汉语早期对现实的编码以‘声” 义为核心,组成字族;“声”体现上位概念,以它为核心的一组形声字体现下位概念。这种编 码体系的特点是突出名物的核心地位,动作寄生于名物,性状接近于无;它在语汇中的反映就 是:一类事物一个字,分类细,字数多,简直到了记忆无法承担的地步。语言是一个自组织系 统,交际的需要迫使语言对编码机制进行合理的调整,方法就是将不同的字(“声”)中所隐含 的共同意义抽象出来,归属于某一个特定的字,然后通过组字的方法去表示某些特殊的现象。 这样,汉语编码机制的主流就从造字转化为组字,并淘汰那些语义偏窄、不太常用的字,减少 字数,使表达方式趋于经济、灵活、多变。这是汉语编码机制的一次重大调整,现在所说的形 容词基本上就是通过这种编码方式的调整而发展起来的。这一调整,汉语语汇的单字编码格局 解体,双字编码格局成为汉语语汇的主流。
引用
收藏
页码:35 / 45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M].(德)威廉·冯·洪堡特(WilhelmVonHumboldt)著;姚小平译;.商务印书馆.1997,
[2]  
文字学概要.[M].裘锡圭著;.商务印书馆.1988,
[3]  
积微居小学金石论丛.[M].杨树达著;.中华书局.1983,
[4]  
先秦汉语研究.[M].程湘清 主编.山东教育出版社.1982,
[5]  
普通语言学纲要.[M].[苏]兹维金采夫(В·А·Звегинцев) 著;伍铁平 译.商务印书馆.1981,
[6]  
《语言学论丛》第7辑..金克木;.商务印书馆.1981,
[7]   汉语的颜色词(大纲) [J].
张清常 .
语言教学与研究, 1991, (03) :63-80
[8]  
结构的不平衡性和语言演变的原因.[J].徐通锵;.中国语文.1990,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