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分权模式的问题与治理

被引:11
作者
贾永堂
杨红旻
机构
[1]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宏观治理; 分权模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649.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040106 ;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分权改革的关键性特征在于将部分高等教育举办权、管理权下放给高校或地方政府。但这两种分权模式都存在重财政责任转移,轻决策分权,且行政部门控制和干预较强,缺乏法律规范和法律授权等问题,易使分权改革陷入"放乱收死"的恶性循环。治理的关键在于加强制度顶层设计和法治,转换政府职能,将办学权逐步交还高校,并增强其自主管理能力,形成能够确保大学自治的现代高等教育制度体系。
引用
收藏
页码:32 / 40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现代国家治理视野下的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从何而来,往何处去? [J].
田国强 ;
陈旭东 .
学术月刊, 2014, 46 (03) :76-84
[2]   美国高等教育结构变迁的市场机制 [J].
韩梦洁 ;
张德祥 .
教育研究, 2014, 35 (01) :124-131
[3]   产业政策的是是非非——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评论之三 [J].
顾昕 .
读书, 2013, (12) :27-36
[4]   大学去行政化四问 [J].
廖小平 .
大学教育科学, 2013, (05) :18-24
[5]   更加重视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 [J].
吴敬琏 .
改革与开放, 2012, (17) :4-5
[6]   “顶层设计”的误读 [J].
吴敬琏 .
商周刊, 2012, (11) :83-85
[8]   “十二五”中国宏观经济态势和展望 [J].
吴敬琏 .
探索与争鸣, 2011, (07) :3-8
[9]   地方分权的双刃剑 [J].
许成钢 .
新经济导刊, 2010, (03) :17-17
[10]   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地方政府竞争与高等教育发展 [J].
张应强 ;
彭红玉 .
高等教育研究, 2009, 30 (12) :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