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杂种一代与亲本幼苗基因表达差异的分析

被引:52
作者
程宁辉
高燕萍
杨金水
钱旻
葛扣麟
机构
[1] 复旦大学遗传研究所和遗传工程国家点实验室
[2] 复旦大学遗传研究所和遗传工程国家点实验室 上海
[3] 上海
[4] 上海
基金
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基因表达; mRNA差异展示; 杂种优势; 水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杂种优势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生物学现象,其形成的原因十分复杂。本世纪初,Bruce和Shull相继提出的杂种优势形成的显性互补假设和超亲优势假设至今仍作为一种理论模型而缺乏实验证实。水稻杂种优势的利用自70年代三系配套技术建立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水稻杂种优势形成的遗传学基础目前还知之甚少。在水稻杂种优势形成机理研究中,分别从生理生化代谢、同工酶分析、DNA限制性片段多态性和DNA含量差异进行了分析,但杂种优势形成的分子机理仍未得到阐明。杂种优势的形成是与异质化相关的过程,它涉及到两个遗传背景不同的体系的相互作用。因此,在相互作用过程中,亲本基因的表达与调控就决定了杂种一代的基因表达类型和特性。因此,我们从分析基因表达与调控入手,运用mRNA差异展示技术分析了玉米杂种一代与亲本基因表达的差异,揭示了不少有意义的现象。本研究以水稻籼型杂交组合(汕优63:珍汕97A×明恢63)为材料,探讨水稻杂种一代与亲本基因表达的差异,揭示了杂种优势形成过程中的一些重要现象。
引用
收藏
页码:379 / 382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6 条
  • [1] 玉米杂种一代与亲本基因表达差异的初步研究
    程宁辉
    杨金水
    高燕萍
    徐明良
    钱旻
    葛扣麟
    不详
    [J]. 科学通报 , 1996, (05) : 451 - 454
  • [2] 我国杂交水稻30年的光辉成就与发展战略探讨
    傅相全
    龚绍文
    [J]. 杂交水稻, 1994, (Z1) : 17 - 21
  • [3] 籼型杂交水稻F1代高产优势的生理基础研究
    李平
    王以柔
    刘鸿先
    [J]. 中国农业科学, 1990, (05) : 39 - 44
  • [4] 水稻三系及其杂种F1的酯酶同工酶比较及杂种优势预测
    易琼华
    师素云
    姜靳若
    杨荣度
    [J]. JournalofIntegrativePlantBiology, 1984, (05) : 506 - 512
  • [5] Homology-dependent gene silencing in transgenic plants: what does it really tell us?[J] . M.A. Matzke,A.J.M. Matzke.Trends in Genetics . 1995 (1)
  • [6] A diallel analysis of heterosis in elite hybrid rice based on RFLPs and microsatellites[J] . Q. Zhang,Y. J. Gao,S. H. Yang,R. A. Ragab,M. A. Saghai Maroof,Z. B. Li.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 . 199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