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3 条
陕西煎茶岭金矿区的岩石及成矿时代研究
被引:29
作者:
黄婉康,甘先平,单祖翔,陈荔湘,刘雁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色金属总公司西北地勘局711总队,有色金属总公司西北地质研究所
来源:
关键词:
金矿床,K-Ar年龄,超基性岩,钠长斑岩;
D O I:
10.19700/j.0379-1726.1996.02.006
中图分类号:
P618.510.2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陕西煎茶岭金矿区的超基性岩体侵位后,在后期强烈的构造-岩浆活动及富CO2流体作用下,超基性岩蚀变为纤胶蛇纹岩。后来在绿片岩-低角闪岩相的条件下发生了叶蛇纹石化的进变质作用,与此同时,基性岩蚀变为异剥钙榴岩。钠长斑岩中钠长石的K-Ar年龄为372Ma,基质年龄为337Ma。它表明矿区内酸性岩浆活动主要时期是在337-400Ma之间。与金矿化关系密切的铬水云母K-Ar年龄是144Ma。它暗示本矿区的金矿化有可能形成于中-晚燕山期,并与后期的张裂活动有关。与蛇绿岩带蚀变超基性岩有关的金矿床,往往是与超基性岩侵位后该构造带长期的、反覆的多次构造-岩浆活动有关。
引用
收藏
页码:150 / 156
页数:7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