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缺血性中风的发病机制及其外科治疗
被引:6
作者
:
张天锡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上二医大瑞金医院神经外科
张天锡
傅培彬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上二医大瑞金医院神经外科
傅培彬
机构
:
[1]
上二医大瑞金医院神经外科
来源
:
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
|
1986年
/ 06期
关键词
:
缺血性中风;
预防性手术;
颈内动脉;
颈动脉;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起始段;
TIA;
内膜切除;
栓子;
颈动脉狭窄;
颅内血管;
脑梗塞;
脑梗;
枕动脉;
手术组;
发病机制;
外科治疗;
D O I
:
10.16636/j.cnki.jinn.1986.06.007
中图分类号
: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正> 缺血性中风分为短暂脑缺血发作(TIA)、进展型及完全型中风,轻者仅有一时性功能障碍,重者脑梗塞导致永久性损害,为害至巨。近年来对中风发病机制的研究提示:于大多数病例,中风后的脑损害只不过是颅外病变的后果。因此,各家的注意重心逐步从颅内转向颅外、特别是集中在颈部颈动脉的病变上,从而掀起了缺血性中风的预防性手术的高潮,使中风从不治成为可治,从可治而成为可防,乃是近年来老年医学的重大进展之一。兹将缺血性中风的发病机制和外科治疗进展简述如下:
引用
收藏
页码:296 / 299
页数:4
相关论文
未找到相关数据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