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沉积环境演化与碳的累积

被引:4
作者
魏梦杰 [1 ,2 ]
叶思源 [2 ,3 ]
丁喜桂 [2 ,3 ]
袁红明 [2 ,3 ]
赵广明 [2 ,3 ]
王锦 [2 ,3 ]
机构
[1] 青岛大学化学化工与环境学院
[2] 中国地质调查局滨海湿地重点实验室
[3] 国土资源部海洋油气资源与环境地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沉积环境; 有机碳; 加积速率; 营养元素; 黄河三角洲;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736.21 [海洋沉积];
学科分类号
摘要
2007年在黄河三角洲布设一口23.7 m深的浅钻(ZK5),对ZK5进行沉积学观测及原位密度、总碳、有机碳、Al和营养元素实验室测试分析,对ZK5的沉积物性质、有孔虫种类和地层等进行分析,将ZK5自上而下划分为7个沉积环境,揭示了滨海湿地地质演化过程。利用AMS14C测年方法,结合黄河改道的历史,运用历史地理学和沉积地质学综合分析的方法对7个沉积地层进行了年代确定。利用所确定的年代计算了不同沉积环境总碳(TC)和有机碳(Corg)的加积速率。结果表明:TC和Corg与各营养元素及沉积物的沉积速率呈很好的线性相关,沉积物的沉积速率是Corg和TC加积速率的主控因素。还进一步指出,虽然现代黄河三角洲TC、Corg浓度相对较低(质量比分别为9~20 mg/g,1~4 mg/g),但由于其高沉积速率(最高可达60 cm/a),Corg的加积速率高于世界其他高Corg浓度的湿地,特别是浅海湿地(如三角洲前缘),其Corg加积速率可高达2 102 g/(m2·a)。由此,可以断言现代黄河三角洲是很好的碳汇地质体。
引用
收藏
页码:64 / 72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 [1] 黄河三角洲新生湿地土壤对营养成分和碳的扣留
    丁玉蓉
    叶思源
    赵全升
    [J]. 地质论评, 2012, 58 (01) : 183 - 189
  • [2] China
    不详
    [J]. NUCLEAR PLANT JOURNAL, 2011, 29 (01) : 8 - 8
  • [3] 现代黄河三角洲沉积物沉积年代的确定
    薛春汀
    叶思源
    高茂生
    丁喜桂
    [J].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9, 31 (01) : 117 - 124
  • [4] 西汉末—北宋黄河三角洲(公元11~1099年)的沉积记录
    薛春汀
    李绍全
    周永青
    [J]. 沉积学报, 2008, (05) : 804 - 812
  • [5] 晚更新世末期以来黄河口古地理环境的演变
    徐家声
    孟毅
    张效龙
    刘敦武
    [J]. 第四纪研究, 2006, (03) : 327 - 333
  • [6] 黄河三角洲地区全新世环境演化及海平面变化
    鲜本忠
    姜在兴
    [J].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05, (03) : 1 - 7
  • [7] 环渤海海岸带14C数据集(Ⅱ)
    王宏
    范昌福
    [J]. 第四纪研究, 2005, (02) : 141 - 156
  • [8] 中国陆架210Pb测年应用现状与思考
    范德江
    杨作升
    郭志刚
    [J]. 地球科学进展, 2000, (03) : 297 - 302
  • [9] 黄河三角洲沉积地质学[M]. 地质出版社 , 成国栋, 1997
  • [10] Carbohydrates, carbon and nitrogen in soils of a marine and a brackish marsh as influenced by inundation frequency[J] . Marie Spohn,Luise Giani.Estuarine, Coastal and Shelf Science .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