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血小板聚集
被引:1
作者
:
陈家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青岛医学院生理教研组
陈家津
机构
:
[1]
青岛医学院生理教研组
来源
:
青岛医学院学报
|
1978年
/ Z1期
关键词
:
血小板聚集;
色胺;
胶原;
凝血酶;
动脉粥样硬化;
吲哚;
蛋白酶;
动脉硬化;
血小板因子;
ADP;
D O I
:
10.13361/j.qdyxy.1978.z1.020
中图分类号
: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正> 血小板具有粘着、聚集、释放反应和吸附等主要生理特性。创伤时,破损的血管组织及解体的红细胞放出二磷酸腺苷(ADP)和凝血活素。ADP可促使血小板聚集;凝血活素和Ca++一起,促使血浆中凝血酶原转变成凝血酶。凝血酶可促使血小板释放内源性ADP、5-羟色胺和血小板因子等。这样,伤口处的ADP和凝血酶浓度增高,诱导血小板聚集增强。聚集成团的血小板便成为止血栓子,堵塞伤口而止血。凝血酶和血小板因子可促使血浆中纤维蛋白迅速形成,凝血块堵塞伤口而止血。可见,血小板聚集在
引用
收藏
页码:83 / 88
页数:6
相关论文
未找到相关数据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