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就业平衡与城市通勤——以上海普陀区为例

被引:18
作者
钟喆 [1 ]
孙斌栋 [2 ]
机构
[1]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2]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
关键词
通勤交通; 居住—就业平衡; 上海普陀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37 [自然资源合理开发与环境保护];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居住—就业平衡一直是城市规划界关注的热点之一。国内外规划学界对于能否解决居住—就业平衡问题以及是否有必要解决有着争论。通过对上海市普陀区居民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得出上海市普陀区居民的通勤物理距离、时间距离和费用距离都在加大以及居住—就业匹配失衡情况较严重等结论。这种失衡加剧的可能原因是级差地租、市场经济下的政策和高房价,同时在市场机制下人们的选择较为复杂,通过规划实现居住和就业的就地平衡较为困难。因此,现阶段的重点仍应放在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提高公共交通的吸引力上,同时减少高峰时段私家车和非必要公务用车的使用,中远期应探索更好的解决方案。
引用
收藏
页码:88 / 9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