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脉学、经络学、血脉论是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被引:9
作者
张柳青
机构
[1] 深圳市罗湖区中医院
关键词
经脉学; 经络学; 血脉论; 循经感传导; 中医理论; 针灸疗法;
D O I
10.16368/j.issn.1674-8999.2016.08.315
中图分类号
R224.1 [经络];
学科分类号
100501 ;
摘要
经络学说起源于循经感传导,对经络本质的解剖研究最早起于《黄帝内经》。经脉学、经络学、血脉论本是一家学说,即经络学说。经络学说的发展形成可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是经脉学阶段,这个阶段从发现循经感传导现象到形成以经脉循感线为基本架构。第2阶段是穴位的确定和形成阶段,这一阶段从经脉循感线起点,到灸疗部位,经过炊灼孔窍,最终确定和形成穴位。从循经感传线路到穴位的确定和形成标志着经络学说从现象观察到实践总结上升为理论指导临床实践,通过再实践再总结最终形成基本完备的经络学说体系,指导临床医疗实践。第3阶段是从解剖学的角度研究与循经感传导线路相对应的组织器官,依据解剖的结果而形成血脉论。由此可见经络学说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非常清淅,经脉学、经络学、血脉论是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引用
收藏
页码:1117 / 1119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从经穴同源看经脉循感线与穴位 [J].
张柳青 .
中医学报, 2015, (09) :1360-1362
[2]   经络学说起源于循经感传导 [J].
张柳青 .
世界中医药, 2012, 7 (01) :5-6
[3]   经络的本质是人体大脑信息控制系统 [J].
张柳青 .
光明中医, 2009, 24 (08) :1560-1563
[4]   “经脉论”与“血脉论”孰是孰非 [J].
刘澄中 .
中华医史杂志, 2006, (04) :231-238
[5]  
经络的本质是人体大脑信息控制系统(三)——人体大脑信息控制系统调控的方式和实现调控的方式[A]. 张柳青.第六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身医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 2012
[6]  
老官山医书确属“扁鹊学派”[N]. 刘澄中.中国中医药报. 2014 (003)
[7]  
歧伯——“轩辕时期的扁鹊”占脉行医[N]. 刘澄中.中国中医药报. 2009 (004)
[8]  
回眸与反思[M]. 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 赵洪钧, 2007
[9]  
气的乐章[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王唯工, 2006
[10]  
经脉医学[M]. 大连出版社 , 刘澄中,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