澜沧江流域典型生态功能及其分区

被引:17
作者
陈龙 [1 ]
谢高地 [2 ]
张昌顺 [2 ]
刘春兰 [1 ]
陈操操 [1 ]
王海华 [1 ]
机构
[1] 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
碳蓄积; 水源供给; 土壤保持; 生物多样性; 生态功能分区; 澜沧江流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71 [生态系统与污染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澜沧江流域以其地形极为复杂、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生态系统服务极为重要的特点,备受全球关注,是相关科学研究的理想区域。本文对澜沧江流域的碳蓄积、水资源供给、土壤保持和生物多样性等典型生态功能进行评估,并在此基础上对流域进行了初步的生态功能分区。结果表明,流域各生态功能从上游至下游均呈递增趋势。在此基础上,对流域进行综合生态功能分区,划分为3类5个区域:生态功能脆弱区(106个乡镇),占流域面积的53.09%;生态功能中等区(138个乡镇),占流域面积的23.20%;生态功能丰富区(82个乡镇),占流域面积的23.71%,又根据优势功能的不同将其分为3个生态功能丰富区。本研究揭示了流域内各功能区内乡镇所能提供生态功能的丰富程度以及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并据此提出了相关的建议措施,为科学管理该流域的生态系统及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816 / 823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中国西南国际河流水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M].何大明等; 著.科学出版社.2007,
[2]  
中国国际河流.[M].何大明;汤奇成等著;.科学出版社.2000,
[3]  
云南省澜沧江流域环境规划研究.[M].仇国新主编;.云南科技出版社.1996,
[4]  
温室气体浓度和排放监测及相关过程.[M].王庚辰;温玉璞主编;.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6,
[5]  
澜沧江流域生态系统土壤保持功能及其空间分布.[J].陈龙;谢高地;裴厦;张昌顺;范娜;张彩霞;李士美;.应用生态学报.2012, 08
[6]   澜沧江流域土壤侵蚀的空间分布特征 [J].
陈龙 ;
谢高地 ;
张昌顺 ;
李士美 ;
范娜 ;
张彩霞 ;
裴厦 ;
盖力强 .
资源科学, 2012, 34 (07) :1240-1247
[7]   澜沧江流域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研究(英文) [J].
陈龙 ;
谢高地 ;
张昌顺 ;
裴厦 ;
范娜 ;
盖力强 ;
张彩霞 .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2011, 2 (04) :322-327
[8]   西双版纳橡胶林的生物量及其模型 [J].
唐建维 ;
庞家平 ;
陈明勇 ;
郭贤明 ;
曾荣 .
生态学杂志, 2009, 28 (10) :1942-1948
[9]   云南澜沧江流域景观格局时空动态研究 [J].
王娟 ;
崔保山 ;
姚华荣 .
水土保持学报, 2007, (04) :85-89+97
[10]   1981~2000年中国陆地植被碳汇的估算 [J].
方精云 ;
郭兆迪 ;
朴世龙 ;
陈安平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7, (06) :804-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