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出型贫困家庭致贫因素的微观视角分析和救助机制研究

被引:57
作者
路锦非
曹艳春
机构
[1] 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贫困家庭; 评估指标体系; AHP方法;
D O I
10.19337/j.cnki.34-1093/f.2011.02.012
中图分类号
D632.1 [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
学科分类号
120404 ;
摘要
改变以往仅从收入角度衡量低收入家庭困难程度且按照单一的救助标准进行救助的方法,提出从收入和支出两方面来衡量贫困,以刚性支出大于收入作为界定贫困的标准。运用非均衡增长模型和公共支出微观增长模型来分析支出型贫困形成的原因,设计一整套评估指标体系,利用AHP方法(层次分析法)评估支出型贫困家庭的困难程度,并根据家庭贫困类别、贫困程度等级和实际脱贫能力,设计对应的救助力度和救助套餐。
引用
收藏
页码:86 / 9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我国城乡社会救助系统建设研究.[M].曹艳春; 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2]  
公共经济学.[M].杨志勇;张馨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3]  
贫困与饥荒.[M].(印)阿马蒂亚·森(AmartyaSen)著;王宇;王文玉译;.商务印书馆.2001,
[4]   城市家庭贫困程度判定模型的构建——基于北京西城区社会救助工作实践的研究 [J].
高颖 ;
张欢 ;
周瑜 .
北京社会科学, 2008, (04) :50-56
[5]   社会救助的历史演进 [J].
唐钧 .
时事报告, 2004, (03) :57-61